您当前的位置 :江北新闻网 正文
为群众解难题 做拆迁好帮手
——讲述村(社区)助力征拆那些事
/   江北新闻网  05-15 22:33

做好政策宣传员助拆典型:庄桥街道谢家村


    2010年5月,谢家地块在谢家、袁陈、西邵三个自然村启动征拆工作。其中,谢家村涉及518户农户,这对该村来说无疑是一项大工程。虽然街道成立了专门的拆迁工作领导小组,但仍少不了村干部的配合支持。
    拆迁期间,有人把村委会办公室比作“咨询室”,到这里来找村干部咨询政策的村民络绎不绝。谢家村村干部说,拆迁工作启动阶段,每天来村里咨询问题的村民少则数十人,多则上百人,有些村民一坐就是半天,村干部也只好讲解半天。
    村民们找得最多的就是村委会主任谢善文,在村民眼里这位基层领路人最有威信,他的办公室也就成了“政策咨询室”。“少数村民有时行为过激了点,但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理由,作为村干部要理解他们,并要耐心做好宣传解释工作,这样才能取得村民的理解和支持。”谢善文说,在他记录的村集体土地清单上,哪些拆迁户已签订拆迁协议,哪些签了协议还未搬迁,哪些已上缴钥匙,一目了然。
    除了政策咨询,村里6名村干部分成3片包干,与拆迁办工作人员一起,每天跑农家、走田头,向拆迁户宣传政策、沟通思想。白天不在家的,就晚上登门;一次讲不通的,就两次、三次进行耐心讲解。
    “在拆迁中有涉及到自己家房产的,村干部都是带头签约的。”街道拆迁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村干部还发挥老干部、老党员的先进带头作用,通过召开党员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小组长会议等统一思想认识。
    当一些动迁户因为家庭纠纷等原因影响了拆迁进程时,村干部总会不遗余力地充当起“老娘舅”的角色。该村有两户动迁家庭,原来是邻居,当初为了方便,两家一起出钱在两户房子之间建了一条公共走廊。在公共走廊的产权问题上,两家出现了严重分歧,因此,拆迁协议也迟迟未签订。
    村干部在了解情况后,除了和拆迁工作人员一起上门调解外,还利用自己的优势,与他们进行商谈。“你看,大家都这么多年邻居了,这样闹下去会伤感情的。”在帮助他们理顺关系后,两户动迁户签下了拆迁协议。
    此外,在前期完成村民房屋基本情况摸底的基础上,村委会还安排专人积极配合街道办事处和有关部门,协助专业评估机构逐户评估、核对,保证数据客观公正;同时通过参照周围片区的拆迁安置标准,通过科学测算制定切实可行的拆迁安置方案。
    有了村干部的支持,谢家村拆迁工作进展顺利,目前,该村集体土地住宅已全部完成签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