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做“拆迁保姆”助拆典型:白沙街道大庆社区
“没有他们,办理这些拆迁手续可真是难倒我了!”说起代办拆迁手续的事,腿脚不便的郑阿姨很是感激。
郑阿姨口中的“他们”,正是白沙街道大庆社区的工作人员。2010年,大庆新村一期非成套房改造项目启动后,社区就积极做好动迁协助工作。
大庆新村是个老小区,社区里残疾人、老年人、弱势群体较多,为强化对地块困难拆迁户的帮扶,大庆社区专门成立了“助拆义工队”,组织党员义工,宣传拆迁政策,积极帮助困难拆迁户寻找房源。
家住生宝路20弄的徐师傅是社区的墙门代表,去年他家房子面临拆迁,由于要照顾长年患病的妻子,于是他就近在戴祠巷找了一间房子过渡,可让他没想到的是几个月后戴祠巷被鉴定为危房需要拆迁,这下徐师傅犯了难。社区居干知道了这事后,马上联系了辖区内的房屋中介公司。通过几次沟通交流,终于帮他们找到了就近的西草马路的房子,解决了老两口的租房问题。
有些居民虽然搬离了社区,然而,原有的帮扶却还在延续。原住大庆新村12幢的杨伟德长期失业在家。老杨曾是一名老驾驶员,但因为年龄问题,被许多单位拒之门外,也因此找过社区工作人员。去年,杨伟德所住的老房子面临拆迁,拆迁协议签订后老杨分到了洪塘的现房,简单装修后就入住了。人离开大庆社区了,老杨对社区帮他找到工作并没抱希望,但社区并没把这件事忘记,有了新的职业信息,都随时为老杨留心。今年3月,社区工作人员小王又发现了一条不错的就业信息,她马上与有关公司联系,并通过积极沟通,使该公司在年龄上放宽条件,让杨伟德成功再就业。
除了帮扶被拆迁户,社区还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优势,积极做好动迁协助工作。原家住大庆新村的邵师傅,在动迁之初,他曾有很强的抵触情绪,并一度拒绝拆迁工作人员进门。“母亲精神残疾,需要照顾,所以他一直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社区居干介绍了邵师傅的情况,“之前,社区上门帮忙办理残疾证和各类补助,并联系社会单位与其进行帮扶结对,所以,他对我们态度还可以。”于是,社区居干充分利用他们与邵师傅的亲近关系,经常上门给他讲解拆迁政策,帮他打消自己是弱势群体拆迁可能吃亏的错误想法。最后,邵师傅爽快地签下了拆迁协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