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核主角从“社区”变为“社工”“片区经理人”合不合格居民说了算
提升社区服务能力,要求社区工作人员更多更广地深入居民,倾听需求,解决问题。通过考核主角的转变,鼓励社工多到居民家里去,用心提供精细化服务,成为称职的“片区经理人”。
去年年底的一天,文教街道北岸琴森社区居民郑阿姨刚走进社区居委会,就被方主任一把拉住。“来来来,给今技能比武当当评委,看看社工在居民考核中表现怎么样。”郑阿姨接过一张考评表,上面列着责任片区组长、房号、房主姓名、家庭情况等相关信息,考核打分为ABC三个档次。
“以往年末考核都是街道里来人,社工拿着准备好的材料汇报一下就完事了。”北岸琴森社区党支部书记方红珠说,去年年初文教街道率先取消了街道本级对社区的年度考核,所以社区首次让居民成为年度考核主角,面对面地给社工出出“难题”。
接受考评的6名社区工作人员手上拿着厚厚一打居民材料,快速地浏览着,进行最后的查漏补缺。片区经理人小敬翻着户口资料说:“我们都是上周才知道这次考评的具体安排,根本没时间准备,只能靠平时走访的积累。”
为了体现考评的公平性和科学性,出题不仅征求了居民小组长意见,也结合了各片区经理人分管的条线工作及包片的“责任田”情况。同时,考评小组成员临时任命,30来位居民“考官”也是临时拿到题目。
吴阿姨站起来,率先向社工阮爱君发问:“15幢2单元604室,户主是谁?家庭基本情况如何?”“应该是在宁波中学工作的姚阿姨……”小阮不自觉地拽紧了手边的笔记本,迟疑地报出答案。“对的,别太紧张了。”评委郑阿姨笑着安慰。
“临时抱佛脚行不通,都得靠平时积累。”26岁的吴咪咪是社区年龄最小的“片区经理人”。她说,因为自己比较内向,平时可没少下工夫。“我们小区一般白天没有人,我就利用晚上和双休日加班走片区,然后再把信息记录在民情日记里。”她现场全“A”的表现,赢得了“又快又熟练,功夫不负有心人”的好评。
“希望通过考核主角的转变,真正鼓励社工多到居民家里去,用心提供精细化服务,成为称职的‘片区经理人’。”方书记表示,考核结果作为年度评优评先的依据。
【新闻名词】
片区经理人:街道将下属各社区划分成若干个网格状的片区,每“片区”里原则上有300户居民。“片区经理人”由一名社区工作者或党员志愿者担任,担任“片区经理人”者,要求每周深入责任区不少于三次,每月走访居民不少于40户,每年每户居民至少走访接触一次,做到信息定时排查“无缝对接”。
“一本账”操作小贴士:
1、选择正确的工作分类,可单选也可多选(关联工作);
2、选择正确类型;
3、添加简单、易找的关键字,方便需要时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