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桥街道塘民村一景。
庄桥街道君御湾小区共享花园。
“有礼巴士”发车。
“浙风十礼”宣讲现场。
河西老兵志愿者突击队宣讲现场。
编者按:
庄桥,青山横北、绿水绕城、古迹遍布、人文荟翠,百年老镇与现代商圈交相辉映,静谧田园与繁华都市相得益彰。近年来,庄桥街道紧抓文明城市创建的契机,利用街道现有的资源优势,不断夯实“硬件”基础,提升“软件”实力,通过老旧小区改造、环境整治、精神文明宣讲等方式,从日常入手,从细节突破,积极塑造表里兼修的文明典型。
共享花园进小区环境整治有内涵
近日,记者来到庄桥街道君御湾小区,看到小区居民用楼道里清理出来的花草建起了一座共享花园,还尝试着把“道德讲堂”搬进楼道,引来不少居民前来打卡,纷纷称赞这是最有范儿的文明典范楼道。
而这座共享花园的诞生,还要从小区的环境整治说起。小区物业负责人张丽告诉记者,小区在进行楼道整治时,发现不少居民都把自己种的花花草草,摆在了楼道里。“好看是好看,但大盆小盆放在楼道,存在消防安全隐患,所以我们就让居民把能够搬回屋内的花草,都搬了进去。”张丽说,“过了一段时间,我们发现楼道里还有不少花草摆着,挨家挨户一打听,有些居民就表示,屋里没地方放了,只能摆在楼道里,而有些因为花草已经枯萎,便也没必要收进屋里了。”
那么这些花草该如何处置呢?社区、物业就和业委会、居民代表一起开展头脑风暴,最终决定,用这些花草建共享花园,位置就在第5幢楼前,由喜欢打理花草的居民和物业共同负责养护。这样一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如今,无论春夏秋冬,这个共享花园里总有美丽的鲜花在次第绽放,这里也成了喜爱花草的居民经常光顾的打卡点。
不仅如此,在共享花园的南面就是小区的第12幢,穿过一条林荫小道,就来到了一道玻璃洁净而通透的门禁前,跟着物业工作人员刷卡进门的一瞬间,一张可爱的小猴爬树身高贴纸跃然墙上。“我们这个小区交付时间不长,13幢514户住户中,年轻家庭居多,这样的身高贴纸很受小朋友们喜欢,跟小区绿地里随处可见的瓢虫、蜗牛、奶牛、小鹿等各种卡通的昆虫、小动物景观有着异曲同工之效,让小朋友们仿佛置身童话世界,孩子家长也会感觉比较亲切。”张丽说。
而在这面身高贴纸墙的楼道里,还藏着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道德讲堂”。拾级而上,一幅幅类似窗花的古色古香的展板,图文并茂地展示着“孝悌忠信礼义廉”“勤学善思诚信美”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真谛。
“楼道整治完成后,我们感觉楼道里干净多了,但总是觉得缺了点文化气息,又恰逢宁波创建文明典范城市。于是,我们就和社区、业委会商量,能否把楼道里的墙面利用起来,凸显文化和文明的元素,让居民也能感同身受。”张丽说,大家的想法一拍即合,就在第12幢做了这样一次尝试。
这次尝试得到了不少居民的认可,有的居民还特意带着小朋友到这个楼道参观打卡。接下来,社区、物业和业委会也想听听更多居民的建议,如何让楼道里的“道德讲堂”更丰富多彩,更亲民接地气,希望居民都能参与进来,群策群力,把文明向上的楼道文化培植起来。
学法场景进楼道社区普法有新意
10个楼道就是10个《民法典》主题的学法小场景,以漫画的形式生动直观地将《民法典》的内容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中,提高小区居民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典”亮美好生活。近日,记者来到我区首个公租房小区——庄桥街道谢嘉丽苑小区,看到这样有内涵的楼道文化覆盖在了小区的每幢楼。
小区的物业服务人员都有哪些职责?被高空抛物坠物砸伤,应该找谁赔偿?公民可以通过哪些方式立遗嘱……无论走进谢嘉丽苑小区的哪个楼道,首先吸引大家驻足观看的必定是一楼楼道里4幅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民法典》主题漫画。10个楼道、10个主题、40幅漫画,构成了这个公租房小区独特而富有内涵的楼道文化。
对于选择在楼道里设置《民法典》主题学法场景的原因,该小区物业管理负责人告诉记者,自今年3月对小区的承租户进行摸底后发现,小区一共4幢居民楼,814户承租户,都是江北区符合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条件的家庭或个人。考虑到承租户都是低收入群体,不仅老年人居多,且成分复杂,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意识相对淡薄,小区里还不时发生破坏公共设施、高空抛物甚至聚众赌博等违法行为,这给物业的管理带来了不小难度。
为此,物业联合社区和庄桥司法,三方合作,想到了把《民法典》学法场景搬进楼道的妙招,既美化了楼道,又让《民法典》走近了小区居民。
“首批《民法典》主题学法小场景搬进楼道之后,我们和物业就一直在观察,发现不少居民都会驻足看看,有的还跑遍了每个楼道去看。或许是因为这10个主题涉及了居民最普通的日常生活场景,包括公序良俗、婚姻、家庭、物权、职场、商事等,因此受到了大家的认可。”社区负责人告诉记者,广庭社区一直很注重将法治融入社区治理中,今年还获评了省级民主法治社区。在谢嘉丽苑楼道增设主题学法小场景只是第一步,接下来,为了更好地增强居民的学法守法用法意识,他们还将在日常的社区活动中,定期邀请联社律师、司法所工作人员实地结合法治小场景,现场为居民以案说法,让《民法典》更深入居民心中,共同营造和谐文明的法治社区。
巴士宣讲有创新老兵服务显担当
“礼”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也是规范人们言行、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治理、展现社会文明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为积极践行“浙风十礼”,近日,庄桥街道创新开设“有礼巴士”专线,通过设立一批有礼宣讲站点,串珠成线,打造了一个具有区域性特色的有礼宣讲路线。
在茗馨幼儿园,观看幼儿园老师讲课,感受“学有礼”的朝气;在河西社区,听老兵俞海良讲述随手做志愿的故事,感受“帮有礼”的温暖;在中体城,有序观看比赛,感受“乐有礼”的活力……庄桥街道整合辖区资源,用10个站点串联起了10个流动的学礼讲堂,人们可以乘上“有礼巴士”,在有礼宣讲员的带领下,到各个站点倾听“浙风十礼”,感受风清气正、文明有礼、温暖如春的江北图景。
一名有礼宣讲团成员告诉记者,“有礼巴士”穿梭在大街小巷,停靠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既是移动的风景,又是流动的课堂。宣讲团将充分发挥“有礼巴士”这个载体,通过移动宣讲台,传递党的声音,传播文明新风尚,将文明有礼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落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每个人身上。
除有礼宣讲团外,一支由红色力量组建的志愿者队伍亦成为了庄桥街道开展文明城市建设工作的“一线明星”,他们便是家喻户晓的河西老兵志愿者突击队。
臂戴“老兵”袖章,每天列队巡逻,精神抖擞地服务于大街小巷……这支志愿者突击队的成员们皆为退伍老兵,平均年龄65岁,每天下午两个小时,他们都会帮助社区进行消防安全巡查、电动车安全隐患排查,对道路乱停乱放车辆车主进行劝导,在公园等公共场所进行宣传册发放等工作。
“垃圾不要乱扔,杂物该扔的扔掉,不要堆着”,见到不文明行为,老兵们总是不厌其烦地叮嘱着居民。“小心一点,别把人家的电瓶车弄坏了”,见到电瓶车横亘在路上,即便下着雨,他们也会合力搬运电瓶车。在每天的志愿者服务中,老兵们纪律严明,作风优良,做起事来既雷厉风行,又充满着长者特有的细心体贴,面对这样一群可爱的志愿者们,社区居民也被激起文明城市创建的热情,积极主动改正自己的不文明行为,一时间,老兵成为了街道引领文明新风尚的榜样和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
“文明城市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好的生活环境需要大家共同维护,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更需要每一位公民的持续发力。”老兵志愿者俞海良告诉记者,文明城市建设,给予了他们这些老人一次发光发热的机会,能够跟昔日队友重聚,一起为街道的文明建设贡献力量,让他们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使命感和价值感。他们也将继续努力,在文明城市建设的第一线,彰显军人本色,凝聚红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