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位于甬江街道的江北区谐乐残疾人之家,只见60余名残疾人围坐在一起手工劳作着,他们专心致志地各忙各的活,脸上写满笑意。
今年30多岁的精神残疾人阿放(化名),正和陪伴他的母亲一起完成手头的任务。据母亲介绍,阿放19岁时由于遭遇车祸,对身体和精神都造成了严重的损伤,无法单独生活,十几年来全由她照料。“自从几年前到这里上班之后,看着儿子有事做了,我做母亲的感到压力减轻了很多。”阿放母亲高兴地告诉我们,几年来,已退休的她,每天都会陪儿子准时过来上下班,现在孩子不仅可以自食其力,还能在这里得到康复锻炼。
为实现残疾人康复与就业的有机融合,我区创新推出“政府主管、企业运作、残疾人参与、家庭配合、机构支持”的市场化“以工养残”新模式。2018年,谐乐残疾人之家与江北区盛亚机械有限公司合作,为处于就业年龄段的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集职业康复、日间照料、教育培训、心理治疗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以工代疗”“以工养残”服务。截至目前,该中心已安置残疾人62名,经过职业康复均具备基本就业能力,正式上岗就业。
“我们专门设有2000平方米工疗车间,配套现代化教室、康复室、活动室、休息室及必需的康复设备和设施,为残疾人提供托养、康复、劳动、娱乐、休息、安全等服务。”江北区谐乐残疾人之家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年满18周岁处于就业年龄段的残疾人能够通过参加一些简单的手工劳动,获得工作、药物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康复服务。据介绍,这些残疾人每天实际劳动时间为2-3小时,其他时间以康复锻炼、娱乐和休息为主。该机构还为残疾人员工缴纳医保、社保等五险。目前,江北区谐乐残疾人之家向这些残疾人员工每月发放的工资超过宁波市最低工资,助他们实现自食其力。
通过工疗、娱疗和康复,残疾人员工的动手能力和参与社会能力得到相应提高。记者了解到,有的残疾学员在没有进残疾人之家前,看见人就害怕,有的生活也不能自理。而在接受残疾人之家康复和管理人员的教育后,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见人害怕的现在会主动跟人打招呼,还会上台去表演唱歌;原先连纽扣都不会扣的,现在学会穿衣服了;原先整日在家中睡大觉的,现在不但每天准时起床上班,还会帮着做家务。精神障碍二级的阿庆(化名)与精神障碍三级的阿虹(化名)经过残疾人之家职业康复后,不仅具备基本工作能力、拥有稳定收入,而且最终相识到相爱并结为连理。
此外,为方便监护,同步提升残疾人家庭生活水平,对失业残疾人家属,残疾人之家还可以安排连带就业。目前,谐乐残疾人之家已为多名残疾人家属提供就业安置服务。家住甬江街道的阿丰(化名)自初中起精神异常,父母辞掉工作在家看护唯一的儿子,每月全家务农收入不足千元,目前一家三口均在残疾人之家上岗就业,实现了工作、看护两不误。
据了解,目前江北区共有8家残疾人之家,已安排170余名残疾人就业。区残联理事长朱吉表示,在决战决胜全面小康的道路上,“不让一个残疾人掉队”的目标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