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走进江北 >> 江北概况 | 江北名人 | 千年古县城 | 百年老外滩 | 名刹保国寺
新闻热线:87668489
稿件传真:87666163
E-mail:
newjb@vip.sina.com
newjb2003@yahoo.com.cn
首页 | 江北新闻 | 热点专题 | 宁波新闻 | 媒体看江北 | 魅力江北 | 文化旅游 | 网络政务 | 一线传真 |
您当前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江北新闻网  >  热点专题
风流千古看慈城(二)
http://jbxww.cnnb.com.cn  20-05-20 09:38 】 【打印
慈城古建筑群。
符卿第“变身”药商博物馆。
慈城的孩子们为老人送上拐杖。
热闹的城隍庙。
  编者按

  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是慈城的名片。7000年的文明史,2500年的建城史,2200年的建县史以及1200年的县城史,为慈城留下了珍贵的文化瑰宝。作为“江南第一古县城”,慈城完整的不仅仅是古面貌,还有那延续千年的中华文化。

  十几年“一步一个脚印”的保护开发,让慈城原本的模样一点点展露,也使其建筑文化、书院文化、宗教文化、名人文化得以传承。其中,慈孝文化作为慈城文化中最为闪亮的一颗“明珠”,依旧在慈城的大街小巷流转。

  千百年的积淀,厚积薄发的新生。而今,浸润千年文化的慈城,正为这段文化打上时代的烙印,走向更宽广的世界。本刊特此宣介慈城的千年文化,与读者一同感受其璀璨的光彩。

  建筑文化

  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方人筑一座城。慈城遗存了一座完整的“古县城”,堪称中国古县城的“标本”。慈城古县城空间载体上以直街为中轴线,以县治为制高点,尊崇礼制,格守典章,形成均衡有序的特色县城秩序,完美地展示了中国传统县城“天人合一、中和为美”的规划思路。

  古县城内存有面积约60万平方米的传统建筑,包括书院、藏书楼、药铺、庙宇、官宦宅地、陌巷民居和考棚、孔庙、县衙等特色传统建筑。2009年慈城建筑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是目前宁波市最高等级的文化遗产项目。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说,慈城作为中国传统县城的典型代表,仍保留着完整形态,在江南乃至全国都少见;古城内文化古迹分布密集,传统民居群落保存完好,都具有很高的保护和开发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慈城不仅展示了建筑之美,而且充分尊重古建筑的语言,坚持“修旧如旧,绵泽后世”,在保护古建筑的同时留住了老味道。慈城在国内率先为一个古城历史文化保护颁布了《宁波市慈城古县城保护条例》,并且邀请了众多文史学者和经验丰富的修缮匠人,为慈城古建筑“量身定制”了修缮方案,用历史的城砖为慈城这个古建筑文化的“富矿”砌起文化高地,在时光的长河里常驻。

  药商文化

  药业是明清两代慈城商人的主业,几乎所有慈城的大家望族都有人从事药业买卖,以至慈城最终成为明清时期中国国药业的大本营和国药业经营者的“黄埔军校”。自明至清延及民国,慈城药商的事业和影响日益发展,终于形成了与山西平遥票号、安徽徽州盐商鼎足而立的中国三大地方专业商帮。

  早在北宋年间,慈城望族五马桥冯氏就以经营药业致富,名臣舒亶在《四明杂詠》中以“药肆万金饶”之句赞之。此后,冯氏世代以经营药业为生,至明清之际,蔚为大观。300年间,慈城产生了数十位国药业的巨商大亨,执中国国药业之牛耳。如大清药王同仁堂的创建者乐氏家族是慈城人。此外,上海的冯存仁堂、童涵春堂,天津的达仁堂,广州的敬修堂,济南的宏济堂,沈阳的继仁堂,杭州的张同泰堂等数十家赫赫有名的百年老店,以及宁波最有名的两家中药店:冯存仁药店和寿全斋药店,都是慈城人创办和经营的。被誉为江南药王的杭州胡庆余堂,它的首位经理和民国年间的经理,以及当今的掌门人冯根生都是慈城人。

  他们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中药材和中成药的营销商团,而且是中华医学和国药文化的传播者,是近代以来“宁波商帮”的重要组成部分。

  连绵千年的慈城药业为何能薪火传承、长盛不衰?这离不开慈城独特的人文环境:慈城历代文人遵循“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之道,在科举之外的道路探索人生的价值。而药业经营需要较高的文化基础,慈城的药商和药业从业人员因文化发达产生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人力资源。自宋以来,慈城冯氏家族以经营药业致富,令众多乡人为之向往,因此许多家族举合族之力经营药业同时,以孝义著称的慈城人,其特有的平和谦顺和诚信之道又获得社会广泛认同……诸多原因导致了慈城药商众体的诞生。

  今年,慈城镇将修缮后的古建筑符卿第变身慈城药商博物馆,布置“敬仰先贤”、知名中医药堂号、名中医义诊馆、科普互动区等功能空间,计划于5月中下旬对外开放。

  慈孝文化

  慈城,一座以慈命名的城。

  “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在慈城,慈孝文化源远流长。从汉代大儒董仲舒的六世孙董黯与其母的经典慈孝故事传说开始,慈城的山山水水就与“慈”结下了不解之缘。慈城至今还保留着完整的慈孝文化遗址,如张孝子祠、董孝子溪、节孝祠、孝子井、三忠墓、慈溪桥、慈溪巷等,昭示着慈城“慈孝文化”的深厚与悠远。

  翻开慈城的历史长卷,慈城自设县以来,受到皇帝旌表的孝子(女)就有30多人,此类典故不胜枚举,其中最为人所称道的就是被尊为三孝子的董黯、张无择和孙之翰。董黯,因母病思饮故乡大隐之水,每天来回30余里路去大隐担水,母病愈后,有味如大隐溪水自溪边涌出,董黯就在涌泉处挖了一口井,后被称为孝子井。唐代张无择,因父死而弃官奔丧,在父墓旁结庐而居,读书养怀,后有泉自庐边涌出,有灵芝生长溪边,人称孝感天地。宋代孙之翰,侍母至孝,因母病日夜侍奉以至昏厥,纯孝至情令人感动万分。正是这古来有之的孝行使慈孝之风长吹慈城,人们还为他们建起了三孝子祠,慈城也因此名为“三孝乡”“三孝镇”。在民国时期,慈城镇更被称为孝中镇,可见其慈孝文化的深厚。

  一曲慈孝水,哺育千秋人。千百年来的历史积淀,使得慈城形成了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慈孝民间文化。如今,慈城的慈孝之风依旧“细雨润无声”地滋润着这片大地,融入每个平凡慈城人的生活,成为一种文化自觉。在慈城这座慈孝之乡,仍在源源不断地涌现好人好事,诠释着慈孝之乡的道德内涵:“当代愚公”袁松才感动中国、古稀党员徐金良勇救落水儿童、摆渡人庄建明23年坚守岗位、孝子俞联华坚守慈善公益、吴氏姊妹花拾金不昧……成为人人秉持、追崇与学习的“新风尚”。古城580、俞联华道德模范工作室、古巷驿站、互助银行,红色志愿一个接力一个,文明之花在慈孝之乡次第开放。生活在慈城这块土地上的人们,无一不被厚植于此的慈孝文化感染,用不同方式将其延续,传承中华民族的这一传统美德。

  2008年,全国首个“慈孝文化之乡”花落江北。2009年10月26日,首届中华慈孝节在慈城举行,当代中华最感人的十大慈孝故事(人物)颁奖、中华慈孝论坛等活动相继举行。其中寻找当代中华最感人的十大慈孝故事(人物)公益活动,共收到海内外慈孝故事投稿1529件,在海内外引发了一股慈孝之风。中华慈孝节也成为江北每年一度的金秋盛会,现代慈孝文化的影响力不断扩散。

  耕读文化

  2005年5月18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习近平在慈城对加快文化大省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并指出,“慈城名人荟萃,人才辈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的确让人大开眼界。”

  的确,慈城一直是人文沃土,从大儒显贵到巨富,才俊辈出,素有“鼎甲相望、进士辈出、举人比肩、秀才盈城”之誉。自唐宋至明清,先后产生了5名状元、1名榜眼、3名探花、519名进士、2400多名举人,被誉为“中国进士第一城”,有“满朝朱紫贵,尽是慈城人”之说。

  近代以来,京剧大师周信芳,书法家梅调鼎、钱罕,教育家严修、冯定,国学家冯君木,物理学家何育杰,国际学家冯宾符,湖畔诗人应修人,文学家邵荃麟、穆时英、冯骥才,实业家应昌期、“领袖文胆”陈布雷等,均闻名于世。谈家帧、朱祖祥等9名院士,更是跻身中国最高科技殿堂。金融业有“宁波帮”开山鼻祖、中国第一家银行创办者严信厚,掌管上海钱业达10年的秦润卿等。

  而提到慈城的耕读文化,不得不说到浙东地区唯一保存最完整的学宫,千年古县城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缩影——慈城孔庙。北宋、雍熙元年,县令李昭文创办了县学。宋庆历八年,县令林筆让慈溪民众集资修建了孔庙,同时将学校迁到孔庙旁,之后合二为一。为此,王安石写了篇《慈溪县学记》,王安石在此记中首先称:“天下不可一日而无政教,故学不可一日而亡于天下。古者井天下之田,而党庠、遂序国学之法立乎其中。”以此可见他对开办县学之重视。

  在孔庙梯云亭的彩绘壁画,还绘制有宋景定三年状元方山京,明嘉靖二年状元姚涞和明万历三十二年状元杨守勤等七人。虽然这些人并非处在同一个时空内,然该壁画所表现的乃是慈溪地区人文之盛。从唐代到清代,慈溪籍的进士有519名之多,为何当地人文如此之盛,王安石在《慈溪县学记》中说道:“吾所见其邑之士,亦多美茂之材,易成也。”

稿源 编辑:江北新闻网
[ 我要投搞 | 进入论坛 | 打印该页 | 后退 | 关闭窗口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 江北区委宣传部 网络支持: 江北区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