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龚冯村公开栏 |
|
 |
国庆村公开栏 |
|
 |
外漕村不同时期编撰的村务公开手册 |
|
 |
村务公开档案 |
|
村务公开是个“阳光工程”,是在党群之间、干群之间架起的一座“连心桥”,不仅有助于缩短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加强村务公开对于促进村民自治、融洽干群关系、维护基层政治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土地征用补偿费发多少?集体经济来龙去脉?五保户供养经费情况?每到定期公开日,我区各个村的村务、财务、党务情况一定准时上墙。“村里收入多少、支出多少,公布栏上写得清清楚楚,有什么事情还和我们村民商量,这样的村委会群众怎么能不满意呢?”慈城镇国庆村村民们深有感触地说。
近年来,我区通过建章立制、完善机构、治理“难点村”,不断推进“五议两公开”工作,村务公开取得良好效果,农村民主自治建设不断加强,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从口头公开到上墙公开阳光村务之路越走越宽
在阳光村务这条道路上,第一个启程的,就是甬江街道外漕村。1995年,外漕村改变村务和财务支出与收入只有村委领导知道的老方式,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把村事一件件交代给村民,村里的财务状况都张贴出去,让老百姓来监督村里的各项工作。每当村财务报表公开的日子,村民就会自发聚集到张贴栏争相阅看、热烈讨论。
2006年,有了良好民主基础的外漕村正式建立民情听证会,凡是涉及村重大事项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如违建拆除、农用房改造、新村规民约出台等事项,均随时实行“一事一听”制度,邀请党员、村民、外来户代表召开“听证会”,公开讨论方案,提出自己的利益诉求,广泛听取意见建议,作为村里事务决策的依据。“我们通过听证会这种形式,将村务、财务公开给村民,将权力交还给村民,引导他们参与到民主自治中来,一起用心建设我们的村庄。”外漕村党支部书记李根华说。
同年,外漕村将多年来村务财务公开工作做了全面梳理,花了半年时间编制成《甬江街道外漕村村务管理规则》,实行村级事务公开,将村里的大小事务分成重大事务、重要事务和一般事务三大类。重大事务的决策运行由村民代表表决并监督,重要事务的权力运行要向村民通报,一般事务则由分管村干部直接执行。李根华告诉记者:“这本册子的内容是经过村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印刷成册后分发给了每一户村民。”
外漕村在江北区率先实行村务公开制度后,又建立了重大村务评议论证制度、村民代表联户制度、述职述廉制度、小型建设项目管理制度、党员代表联户制度等,充分尊重民意,进一步提高了党务村务的透明度,畅通了干群关系,村民对村干部的工作更加理解和支持。工作中,干部群众上下一心,合力推动村经济的发展。多年来,外漕村从未出现一起上访事件。“秃头不怕剃头的。越是遮遮掩掩,越会让人觉得不放心,村务财务公开化了,大家都信服了,村班子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更大了,村子发展才会越来越好。”李根华说。
2014年,全区正式推行农村小微权力规范化运作,每一户村民的家中都有一本《农村小微权力清单》。说起这事,外漕村村民们都很自豪:“与最初的‘三类事务清单’有很多相似之处,我们村这么早就有类似的权力清单。不过新的小微权力清单精简到44项,更加明确也更为细致了。”
2017年年底,外漕村对村里的部分土地进行回收流转,流转之后要对相关的500多位村民发放土地安置费。“全部的金额有将近千万元,这一大笔钱的发放只有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才能让村民们满意。”李根华说。村里严格按照小微权力清单的条例、流程制定相关政策,多次向村民征求意见。从最初的意见征集到最终的投票表决、发放土地安置费,村里前前后后开了十多次的会议,每笔金额的发放都阳光透明,所有的权力都在村民们的眼皮底下规范运行。
农村小微权力戴上“紧箍”清单让监督与规范并行
农村的小微权力运行直面群众、关系民生,也是广大百姓感受最深、关注最多、联系最紧密的一项权力。根据区域实际,我区编制涵盖民主决策、“三资”管理、集体资源管理、工程项目建设等方面农村44项、社区34项权力清单,并专门出台《农村(社区)基层权力运行公开办法》《农村(社区)权力规范运行监督检查办法》《违反基层权力规范化运行责任追究办法》等配套制度,保障农村(社区)基层权力规范运行工作有序推进,给权力戴上“紧箍”,使农村(社区)基层权力规范运行更具操作性和可执行性。
2014年,庄桥街道姚家村准备造一座桥,按照《农村小微权力清单》,该村首先召开村党支部、村委会、村监会“三委会”联席会议进行会商,商量方案及时公示,充分听取、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再拿到村民代表大会上讨论通过,最后是编制预算、申报招标。该村文化礼堂及配套工程是村级重点改造项目,涉及金额50余万元。建造前,村委会一改以往的操作流程,首先召开三委会联席会议商量,并将结果进行公示,听取村民意见。再由村民代表大会决议,编制预算,申报招标,让村民真正参与到了文化礼堂建设过程中。“对我们老百姓来讲,村里的事务有商有量,用多少资金都明明白白,这就够了。”姚家村村民唐女士说,《农村小微权力清单》涵盖了44个事项,每项权力都绘制了运行流程图,以后对照着看就清楚多了。
农村,是一个特殊的基层治理单元。农村党员如何树立规矩意识、村官手里的小微权力如何监督、百姓的信任如何建立……这些都是农村基层治理一直存在的现实难题。“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监督与规范并行,是我们制定农村小微权力清单的初衷。”区纪委相关负责人说,“从某种意义上讲,权力清单是一把‘双刃剑’,除了制约和监督作用,也是对村干部的一种保护。村里的一些工程,从设计、预算、招标、管理等,每个环节都有标准,老百姓也不会拿暗箱操作来质疑村干部,大家开展工作底气就更足了。”
“四十多条清单,就是四十多张说明书,让我们村干部的所有工作都放在了老百姓的眼皮底下,房子怎么批、资金怎么用、党员怎么评,全程公开透明。遇到村里人来请托的时候,我们只要拿出清单,说明实情,大家最后都会理解。”慈城镇龚冯村党支部书记邵利明对此深有感触,阳光化运行堵住了微腐败漏洞,村民与村干部之间建立起了信任,激发了大家共同建设新农村的热情。
据悉,我区以街道(镇)为单位,逐项梳理出农村小微权力规范化运作职责分工、监督清单、权力流程、公开程序等方面内容,进行了系统培训。运行过程中,还根据各村实际情况,修正条款完善流程,让权力清单更符合各村村情。以甬江街道为例,有的村新增困难群众、烈军属等年终慰问补助条款,有的村增加了非本村村民户籍迁入时需由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等,完善细化流程,并组织召开党员代表、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
多种渠道公开村务财务村民随时查账心里敞亮
4月18日是一季度“三务”公开的日子。清明小长假刚过,国庆村负责村务和财务公开的村委委员孙月萍又忙碌了起来,整理一季度村务开展情况,核对每一项财务开支,最后填写村务和财务公开情况表。“我们的每一笔钱都要花得明白,记得清楚,这样老百姓心里才有个明白账。”孙月萍说。
每季度定期公开的“三务”公开表格上,分为党务、村务和财务三大部分,其中村民最关心的就是村务和财务情况。记者在国庆村村务和财务公开栏上看到,村年度工作计划、村民代表会议决议及执行、村级集体经济投入和收益使用、补助资金发放管理等情况公之于众,村民对某项工作不满意或心存疑惑,可以直接打电话询问相关责任人,村里多了一面“明白墙”,百姓有了一个“点将台”。
除了每季度的定期公开,在重要基层权力和大笔支出上,村委会实行实时公开。那么哪些事项算重要基层权力和大笔支出呢?“单笔财务开支5000元以上就算大笔支出了。”慈城镇社会事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村级工程、土地征用款发放、应收款账务处理、低保和特困供养申请等十几项涉及群众利益、公共安全、公共环境的重大决策和涉及政府社会保障的事项都属于重要基层权力,需实时公开。
“其实,公开栏上墙只是村务公开的一种形式。”慈城镇社会事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基层权力运行过程中,涉及村级重大决策、实施工程过程中,村级三委会联席会议商议的议题要提前公开,决议结果要公示,“很大一部分村务,在村民代表大会或股东代表大会中进行公开。”此外,不少村委会运用网络、手机短信、微信、民主听证会、明白纸、公开信等多种载体,打开村务公开的多扇“门窗”,提高公开效果。
村民是一个村的当家人,慈城镇龚冯村积极畅通监督渠道,将其与“村民说事”相结合,在“村民说事会”上,将上阶段村级重大事项向村民进行通报,并接受村民的质询与监督,实现“灌输式”向“互动式”转变。“村民了解村务的渠道多了,对我们村干部的信任度也高了。”龚冯村党支部书记邵利明说。
村务公开有序,基层权力运行规范,村务公开档案管理工作也越来越完善。“村务公开的每一项工作都要进行立卷归档、集中保管。”李根华告诉记者,村务公开资料全部为一式两份,一份公开,一份存档,而且所有村务公开档案都会装订成册、妥善保管,以方便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