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走进江北 >> 江北概况 | 江北名人 | 千年古县城 | 百年老外滩 | 名刹保国寺
新闻热线:87668489
稿件传真:87666163
E-mail:
newjb@vip.sina.com
newjb2003@yahoo.com.cn
首页 | 江北新闻 | 热点专题 | 宁波新闻 | 媒体看江北 | 魅力江北 | 文化旅游 | 网络政务 | 一线传真 |
您当前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江北新闻网  >  区外新闻
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 宁波打造担当型党员干部队伍
http://jbxww.cnnb.com.cn  19-02-21 09:23 】 【打印

  我市举行“六争攻坚”干部风采集中展示活动。

  编者按:

  坚持原则、敢于担当,是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担当大小,体现着党员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面对新形势新使命新任务,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立敢于担当的精神,锤炼敢于担当的作风,提升敢于担当的能力,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中锤炼党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撸起袖子加油干,创造无愧于时代的光辉业绩。

  成长为一名担当型的党员干部,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组织培养。对于各级组织部门来说,要把勇于担当、敢于担当、善于担当作为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构建担当型党员干部评价体系,把担当型党员干部选拔出来、使用起来,给他们创造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机会和舞台。同时,还要旗帜鲜明地为担当型党员干部撑腰鼓劲,激励党员干部勇担当善作为;坚持优者上、庸者下、劣者汰,采取切实措施整治“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现象。

  建构担当型党员干部的“一线”评价体系

  邢孟军

  2018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严把德才标准,坚持公正用人,拓宽用人视野,激励干部积极性,努力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新时代迎接新挑战、解决新问题、落实新任务,更加需要大批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的担当型党员干部,也迫切需要建构一套导向明确、评价科学、有效管用的“一线”评价体系。

  一、在“一线”识别党员干部的担当精神

  担当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从忧患意识中萌发出来的一种政治品质。习近平总书记一直以来都非常强调忧患意识,并且把忧患意识和担当精神结合起来。2014年6月30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就是忧党、忧国、忧民意识,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

  理念引领实践,思想支配行动。一个党员干部是否有担当精神,不是靠说出来、喊出来的,而是靠拼出来、干出来的。党员干部如果能够真正把党的事业放在第一位,能够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那么,在实际工作中,就一定能够把使命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一定能够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和担当,甘做“铺路石”,愿做“先锋官”。党的事业需要这样的党员干部,需要这样的担当精神。一个党员干部如果过多地关注个人得失,就会把个人名利和职位升迁置于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之上,就会将短期政绩置于长远发展之上,进而热衷于搞一些“面子工程”和“政绩工程”。这种出于私心的担当,并不是真担当,党的事业不需要这样的干部。

  识别一个党员干部是否有担当精神,要到“一线”去。在“一线”,只会喊口号是没用的;在“一线”,需要扎扎实实做事。“一线”就是熔炉,能鉴别出是真担当还是假“担当”;“一线”就是舞台,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将无所遁形;“一线”群众都是火眼金睛,他们能分辨出哪些党员干部是在聚精会神做事,哪些党员干部是在别有用心“演戏”。因此,担当精神其实很好识别,那就是让党员干部到改革发展稳定的“一线”去,到大事难事中去。

  二、在“一线”检验党员干部的担当能力

  干事创业,能力为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摆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面前的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工作更伟大。实现更光荣的使命、完成更艰巨的任务、迎接更严峻的挑战、做好更伟大的工作,迫切需要大批有担当能力的党员干部。

  担当精神很重要,担当能力更重要,担当精神必须依托于担当能力,担当能力的载体是高素质专业化的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三大攻坚战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要求党员干部首先要有担当精神,同时更要具备担当能力。要着力增强党员干部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本领能力,提高专业思维和专业素养,培养专业作风和专业精神,涵养担当作为的底气和勇气。

  高素质专业化的党员干部不是天生的,担当能力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必须是在“一线”锻造成的。因此,要优化党员干部成长路径,注重在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地区培养锻炼,让党员干部在实践中砥砺品质、增长才干。同样,对党员干部担当能力的考察,也要放到“一线”,到“一线”去考察党员干部是否具有开拓创新的担当能力,是否具有攻坚破难的担当胆识。

  三、在“一线”考察党员干部的担当作风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勇于担当、敢于担当,一定离不开务实的担当作风。对党员干部的担当来说,要分清楚是一时冲动,还是一贯风格;是被动承担,还是主动选择。一时冲动的担当和被动承担的担当不叫担当作风,只有把主动选择和一贯风格结合起来的担当,才能称为担当作风。区分具体的担当行为是否属于担当作风,有助于将客观因素纳入分析视野,进而科学、客观地评价党员干部的担当品质。

  从具体行为表现上来说,担当型党员干部在日常工作中会恪尽职守、主动履职、敢于负责、善于作为;在面对急难险重任务时,会努力改革创新、攻坚克难,不断锐意进取、奋发作为;在改革发展稳定一线,会不负重托,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在其位、谋其政、干其事、求其效,努力做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作秀型干部无论在日常工作中,还是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抑或是在改革发展稳定一线,有的是迫于上级或者群众压力而被迫担当,有的是一贯地做消极担当,有的是拈轻怕重倾向于搞选择性担当,有的是斤斤计较个人私利进行利己性担当,这些都是担当作风缺失的表现。

  党员干部是否具有担当作风,同样需要在“一线”考察。因为担当作风不仅是一种行动,更是一种习惯。只有在实践一线长时间考察,才能更科学地了解党员干部是否具有担当作风,同时也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担当导向,引导党员干部从内心深处真正养成担当作风。

  四、在“一线”评判党员干部的担当实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把干部干了什么事、干了多少事、干的事组织和群众认不认可作为选拔干部的根本依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明确指出,要鲜明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大力选拔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无论是总书记讲话,还是中央文件,“实绩突出”都被作为选拔干部的根本依据和重要评价标准。

  担当必须见实效,没实效的担当不是真正的担当。在担当实效的具体评判上,要坚持“具体而精准”的评价方法。如果实绩指标设置不够科学、实绩考察体系不够健全、实绩评价方法不够精准,就会导致“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逆淘汰机制出现,进而严重打击担当型干部的积极性。因此,判断党员干部在工作中到底做出了哪些实绩,一定要结合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战略部署、结合单位职责、结合具体工作分工,做到评价内容和标准“能量化的尽可能量化,不能量化的尽可能细化”,避免抽象化、随意性。

  担当实效的评价主体同样非常重要。同样一个党员干部、同样一件具体工作,让不同的主体来评价,可能结果就不一样。如果实绩评价不能做到客观、精准,那么就极容易受主观因素影响。有的单位,习惯于搞“一言堂”,过于强调主要领导好恶;有的单位,凝聚力不强,过于强调群众参与。习惯于搞“一言堂”的单位,会导致有的党员干部热衷于向领导“靠拢”;凝聚力不强的单位,会导致有的党员干部热衷于搞“一团和气”,把大量精力用在维持人际关系上。这就很容易造成主要领导喜欢的干部或者谁都不得罪的“老好人”得到提拔重用,而那些有能力敢担当的干部却受到冷落,这对于激发党员干部的担当精神是极端不利的。因此,在选择担当实效的评价主体方面,一定要慎重。上级部门、单位领导、业务联系密切的同事、服务对象等,都可以作为评价主体,但在具体赋分权重方面,一定要科学设置,一定要结合“一线”党员干部的工作性质设置,决不能用“一把尺子”量到底。

  (作者为市社科院党建研究所所长、市党建研究中心副主任)

  旗帜鲜明地为担当型党员干部撑腰鼓劲

  杨新红

  党员干部敢于担当,必然触动一些人的“奶酪”,讲一些得罪人的话,做一些得罪人的事,由此可能受到误解非议、指指点点,甚至打击报复。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那些勇担当、有本事、坚持原则、不怕得罪人、个性鲜明的干部,往往会出现认识不尽一致的情况,组织上一定要为他们说公道话。”各级党组织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的原则,旗帜鲜明地支持担当者、保护担当者、褒奖担当者,为那些敢于担当的党员干部撑腰鼓劲,使敢于担当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追求,使勇担当、敢作为在干部队伍中蔚然成风。

  一、为敢于担当的党员干部撑腰鼓劲,要鲜明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

  用什么样的人历来起着风向标的作用。古语云,“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吹吹打打实现不了,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敢于担当,首要的就是要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要建立崇尚实干、带动担当、加油鼓劲的正向激励体系,树立体现讲担当、重担当的鲜明导向。注重选用那些在重大是非面前敢于坚持真理的人,选用那些在困难矛盾面前敢于担责负责的人,选用那些解决问题有思路有办法的人,选用那些开拓局面卓有成效的人。要从推进“四个伟大”的实践中,建设一支忠实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符合新时期好干部标准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二、为敢于担当的党员干部撑腰鼓劲,要充分发挥干部考核评价的激励鞭策作用

  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要靠干部考核评价的精准化。干部考核评价不准确、不科学,就难以发挥激励鞭策作用。要体现差异化要求,增强考核的科学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强化考核结果分析运用,将其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先奖优、问责追责的重要依据,使政治坚定、奋发有为的干部得到褒奖和鼓励,使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的干部受到警醒和惩戒。要建立日常考核、分类考核、近距离考核的知事识人体系,强化分类考核,近距离接触干部,使选出来的干部组织放心、群众满意、干部服气。

  三、为敢于担当的党员干部撑腰鼓劲,要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

  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业。没有一批敢闯敢试的干部担当作为是实现不了的,出现一些改革进程的失误和错误也是不可避免的。各级党组织要做到“三个区分开来”: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错误,同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该容的容、该纠的纠,让广大干部轻装上阵、撸起袖子加油干。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及时为受到不实反映的干部澄清正名、消除顾虑。

  四、为敢于担当的党员干部撑腰鼓劲,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要使敢于担当的干部勇于担当,不仅要靠组织的力量、制度的力量,还要培育推动敢于担当的强大正能量。要进一步健全严肃的党内生活,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利器,大力倡导讲原则、敢负责、勇担当的良好风气。要营造担当可贵、担当光荣的社会氛围,大力宣传埋头苦干、开拓创新、动真碰硬的好干部,宣传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的好干部,宣传心系群众、爱民敬民、不计个人得失的好干部,让全社会向他们致敬、为他们喝彩,推动形成鼓励担当、崇尚担当的良好环境。

  (作者为市委党校副教授、博士)

  加强教育考核监督问责有效治理干部不担当

  赵永红

  推进担当型干部队伍建设,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干部头脑,增强干部信心,增进干部自觉,鼓舞干部斗志;要建立起激励干部愿担当、敢担当和会担当的关爱保障保护机制;要实施科学严格的干部考核监督问责机制,使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失去隐身的环境,使严重失职的不担当干部受到执纪问责和组织处理,从而督促和推动广大干部勇于担当,奋发作为,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作出新贡献。

  一、加强干部教育,警醒不担当的干部

  一些干部不愿担当、不敢担当,其根源在于没有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这些干部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政治原则性不强,工作消极推诿,于己有利才积极作为,遇到困难矛盾就回避退缩,对待群众缺乏真诚热情。对这些干部,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树立起强烈的政治担当、历史担当和责任担当意识,珍惜岗位平台,加强学习提升,满怀激情地投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努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

  一些干部不愿担当、不敢担当,在客观上也同所在单位没有形成激励担当的导向与风气有关。有些单位,要么由于领导能力有限,缺乏清晰的目标思路,没有凝聚力战斗力,单位没有形成担当做事的氛围与激励机制;要么由于领导做事用人不公道,那些不干事但与领导关系近的干部受到重用,那些认真做事的干部受到冷落,导致单位无法形成想干事、愿担当的环境。因此,一方面要抓住关键少数,加强对单位领导的教育管理监督,健全单位治理机制,整顿单位作风;另一方面,要教育单位其他干部群众,强化党性与原则性,增强责任感与事业心,深化对全面从严治党的认识与信心,敢于坚持原则,敢于担当作为。

  二、加强干部考核,识别不担当的干部

  一些干部不担当,除了干部自身主观原因外,还有干部考核体制不完善的原因。有些地方和单位,干部考核内容与指标体系设置、考核方式方法不够科学合理,考核实施及其结果运用不够严格,没有将干部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在考核结果中完全体现出来,没有将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识别出来,或者识别出来后也没有进行公开并及时的处理,导致不担当不作为干部有了隐形存身的环境。因此,要加强干部考核及其结果的运用,将不担当的干部识别出来,使之失去隐身之所、存身之地。

  首先,要完善干部考核内容与指标体系设置,使之能够全面反映不同类型不同岗位干部的职责要求,考核内容与指标设置,要有实实在在的具体内容。其次,要采用科学全面的考核方式方法,将年终考核、随机考核、专项考核、任用考核、完成重大任务考核、在关键问题上的表现考核等结合起来,将组织考核与群众测评结合起来,业绩考核与思想作风考核结合起来,全方位和辩证历史地考核干部。最后,要严格实施考核,认真运用考核结果,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先奖优、问责追责的重要依据,使政治坚定、奋发有为的干部得到褒奖和鼓励,使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的干部受到警醒和惩戒。

  三、加强干部监督,问责不担当的干部

  一方面,要抓紧建立立体的干部监督管理体系,把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通起来,增强监督合力。在这种立体监督体系中,要进一步突出对干部职责履行和担当方面的监督,将当太平官混日子、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等不担当现象作为干部日常监督的重要内容,列出干部不担当表现监督清单,将干部监督与干部考核结合起来,将那些不担当的干部挖出来,为相应的处理提供基础保障。

  另一方面,要更加注重发挥监督问责的作用。要根据《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等党内法规和有关规定,制定具体的对不担当干部进行执纪问责的实施制度,明确各工作领域、程度各异的干部不担当的具体表现及其处理办法,使对干部不担当的监督问责有权威性依据。干部监督问责动真格起作用了,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就无处安身,广大干部就不敢轻视干部监督工作,就会更加积极履职尽责,这样,各级机关就会形成愿干事、想干事、能干事的风气和生态,就能够推动担当型干部队伍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长久成效。

稿源 编辑:江北新闻网
[ 我要投搞 | 进入论坛 | 打印该页 | 后退 | 关闭窗口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 江北区委宣传部 网络支持: 江北区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