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走进江北 >> 江北概况 | 江北名人 | 千年古县城 | 百年老外滩 | 名刹保国寺
新闻热线:87668489
稿件传真:87666163
E-mail:
newjb@vip.sina.com
newjb2003@yahoo.com.cn
首页 | 江北新闻 | 热点专题 | 宁波新闻 | 媒体看江北 | 魅力江北 | 文化旅游 | 网络政务 | 一线传真 |
您当前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江北新闻网  >  媒体看江北
江北改革的年轮,镌刻40年沧桑巨变
http://jbxww.cnnb.com.cn  18-11-06 10:19 】 【打印
宁波三江口
时尚音乐港
前洋E商小镇
达人村
洋市互通立交
至诚学校SBSX滑板赛道

  迎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春风,位于姚江、甬江北岸的江北区,从2000年前的句章故城中徐徐走来。

  40年春华秋实,40年筚路蓝缕。40年间,江北区经历了千年未有之大变革。

  1978年前的江北区是在宁波解放初以旧鄞县江北镇为基础建立的,属宁波市(县级)辖区,面积不足6平方公里,人口4万左右。1978年10月,江北区升格为市辖区一级政权建制(县级),并于1980年恢复建立江北区人民政府。1984年1月,宁波市行政区划调整,撤销宁波市郊区,成立了现在的新江北区,区域面积扩大到208平方公里。

  建区以来,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全区上下顺势而为推动改革、因势利导扩大开放,历届领导班子一任接着一任干,带领全区干群为了美好生活栉风沐雨、砥砺前行,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84年,全区社会总产值仅为2.3亿元,到2017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实现跨越式攀升,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3亿元。近年来,江北主动顺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纳入市“双底线”监测的各项经济指标增速连续三年领跑全市,其中GDP增速实现季度“十一连冠”。财政收入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收支基本持平到突破百亿元大关的飞跃,2017年全区财政总收入突破百亿元,达到108亿元。从城乡居民收入看,2017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5万元,是1984年的92.7倍,年均增长14.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7万元,是1984年的60.8倍,年均增长12.8%,全区上下用自己的劳动和创造实现了“创业富民、保障安民、就业惠民、实事便民”。

  产业振兴结构优化步伐稳

  改革开放为江北大地吹响了产业振兴的集结号。建区35年,江北经历了产业结构的深度调整,国民经济得到持续快速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江北作为全市主要的工业企业布点区域,逐步把发展重点转移到工业上来。

  1984年,江北区委区政府出台《关于加快乡镇街道集体工业经济发展若干政策问题的规定(试行)》,赋予企业独立进行经济活动的自主权,并明确提出要把发展乡镇企业作为振兴经济的战略重点来抓。通过全面推行经济承包责任制,乡镇办、村办、联户办、家庭办企业多路并进等措施,初步实现了农村工业化,形成了以城促乡、以工促农,城市支援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经济结构。当年,实现农业总产值5565万元,工业总产值9463万元,三次产业结构呈现“二一三”格局。

  至1990年,江北已形成以金属压延、金属制品、纺织服装、机械设备、橡塑制品等为主的21个主要工业行业。1992年,全区社会总产值达到14.66亿元,工业比重上升至74.9%,农业下降至11.9%。

  进入21世纪后,江北区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在坚持以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思想指导下,江北积极调整结构、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加大树强扶优、节能减排、市场拓展、招商引资等力度,于1992年11月,开始建设江北工业区,2000年12月,建立宁波市江北工业科技园区,2001年4月,建立宁波市江北投资创业园区,相继建成三个工业产业园区,投资生产环境得到全面改善和提升,金田铜业、中策动力机电等重点企业得到长远发展。近年来,江北着力推动企业向都市工业集聚发展,2009年启动建设宁波(江北)高新技术产业园,相继引进了一批新材料、新装备制造、生命健康科学等领域的优质企业。2017年,工业区启动“二次开发”,累计实施45个增容调绿项目,工业用地集约利用工作更是受到了国务院通报表彰。2017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758亿元,是1984年的801倍,年均增长21.7%。

  随着“退二进三”的产业结构调整,“十二五”期间,江北各项服务业推进力度持续增强,服务业增加值总体呈现平稳快速增长。来福士广场、钻石商业广场等一批高端商务楼宇建成投用,北岸财富航运物流基地成为市级现代服务业产业基地,老外滩成为全省首个国家城市中央休闲区。电商城成为全市电商经济发展的核心载体。2014年启动建设宁波电商经济创新园区,2016年省政府设立浙江前洋经济开发区,截至今年10月,累计招引企业突破1万家,注册资金770亿元。近年来,江北重点发展以航运物流业、金融服务业、商务中介业为核心的三大基础性主导产业和以现代商贸业、电子商务业、文化健康旅游业为核心的三大培育性主导产业,2017年,服务业六大主导产业营业收入突破1100亿元,同比增长逾40%,营业利润突破15亿元。同年,江北三次产业结构比重调整为1.8∶35.2∶63,第三产业占比全市排名第一。

  破旧立新城乡蝶变面貌新

  历史上,江北一直是宁波市重要的“菜篮子”和“米袋子”,而三面临水的湾头区块则是重要的蔬菜基地。几十年来,从一望无际的蔬菜田,到遍布厂房的工业重地,再到高楼林立的现代化社区,湾头讲述了自己的蜕变之路。

  以湾头片区为代表,以前“破破烂烂”的老江北被大刀阔斧破旧立新,各个区块铆足干劲加快建设,一个崭新现代化的新江北正在快步走来。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功能定位和空间布局发生变化,江北顺势而为推进新型城市化、全域都市化、全域景区化,坚持“腾笼换鸟”推进城市有机更新。2017年全区城市化率上升到76.6%,建成区面积扩大到63.8平方公里,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全市最好、全省居前。

  40年来,投资对江北发展的拉动作用突出,一大批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关联的重大项目相继建设投用,城市建设框架全面拉开。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在全市“中提升”“六个加快”“六争攻坚”等发展战略的引领带动下,江北作为中心城区的综合优势得到充分显现,城市开发建设驶入“快车道”。2011年“两江开发”上升为宁波市级开发战略,宁波奥体中心等重大功能性项目相继布局江北,核心滨水区、湾头、慈城新城、天水—谢家片区等重大区块,形象更靓、功能更齐、品质更高。

  建区之初,江北地处交通末梢。从1996年年底横跨中西部区域的江北大道建成通车开始,“四横十纵”干道网大框架全面推进建设,区内交通网络更加完善。对外交通方面,随着绕城高速、杭州湾跨海大桥连接线、舟山连岛大桥等重大路桥工程相继开通,江北作为宁波中心城区桥头堡和新门户的区位优势更加明显。跨江通道日益通畅,相继建成甬江大桥、庆丰桥等对外跨江桥梁和隧道11座。铁路和轨道交通建设方面,2006年以来,配合推进萧甬铁路电气化改造和杭甬客运专线建设,成功实施铁路北站迁建。根据规划,今后将有6条轨道交通线路穿过江北,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已于2015年投入运营。

  一直以来,建设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滨水品质城区是江北人的奋斗目标,而生态环境保护则是其中重要一环。多年来,江北因地制宜推动绿水青山加快向金山银山转换,高强度推进拆迁拆违、民生棚改、治水治乱、垃圾分类、厕所革命等重点工作。全区防洪工程实现全封闭,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实现全覆盖,基本实现全区域禁养。近年来先后获评国家级生态区、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区、全省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区、全省治水大禹鼎、全省基本无违建区等荣誉称号。

  民生保障幸福家园亮点多

  40年来,江北区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民生领域积极探索实践,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江北综合实力日益提升,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均衡发展。固定资产投资从1984年的96万元跃升至2017年的330亿元,完成了境内国(省)道干线公路、主要景区旅游公路、区镇公路、“村村通”公路等工程,围绕工业园区、住宅小区、新兴商区等配套完善市政道路布局。

  与此同时,保障性住房建设、老小区整治、城乡电网改造、通信设施建设、自来水扩容工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等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实施,更使江北的区域面貌、功能和品位得到根本提升。自2005年建成全区首个拆迁安置社区——姚江花园以来,江北累计建成拆迁安置社区27个,面积超过360万平方米,30余个农村完成撤村建居改造。过去三年全区实施棚户区改造面积将近80万平方米。

  40年来,江北的就业服务体系得到逐步健全,并建立起覆盖城乡人口的,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慈善事业等为一体的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2017年,江北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4962人,帮扶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7690人,全区累计发放各类就业创业促进资金超过1亿元,惠及3800余家企业和1.9万人次。同时,户籍人口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上升至96.7%和99.2%。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从1984年起,区卫生局、区医学会、区卫生防疫站、区妇幼保健站相继建立;到1993年,全区公费医疗单位普遍实行医疗费用和职工个人挂钩的办法;2001年全面实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2004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开始实行;2006年,医政、药政分家,宁波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江北分局成立;2015年,区卫生局与区计生局合并成立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每一次变革都给江北区人民带来更多的福祉。

  江北区深化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实施“双下沉、两提升”工程,新建宁波妇儿医院北部院区,迁建江北区人民医院(托管挂牌宁波第一医院江北分院)。截至目前,江北区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94家,配备区属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773人,床位数1227张。

  近年来,江北区不断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和应急联动机制,强化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评估,有效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加强艾滋病、结核病、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的防控,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同时,进一步深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拓展签约服务内涵、拓宽签约筹资渠道、提高签约服务质量。目前,江北区年度内居民签约总数4.59万人,重点人群签约3.83万人,重点人群签约率达68.1%。

  江北区相继获评“国家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示范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实施基层服务功能区块星级化建设,8家基层医疗机构“两门诊一中心”星级化创建实现全覆盖;强化生育政策和优生知识宣传,开展出生缺陷精准干预、母婴健康安全保障、生育全程优质服务、妇幼重大疾病防治、综合服务能力提升五大工程建设;积极推进“互联网+妇幼健康”服务模式创新,有序实施母子健康手册省级试点工作;实施小城镇综合整治卫生创建专项行动,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和卫生单位、卫生街道(镇)创建成果,提升农村环境管理绩效考核水平。

  以乐为媒文化强区美名扬

  千年古县城、千年保国寺、百年老外滩……位于宁波中心城区的江北,古老与现代兼具,传统与时尚并存,散发着令人着迷的文化魅力。

  日前,作为全国首个“慈孝文化之乡”,江北隆重举办了第十届中华慈孝节开幕式,同时中国合唱协会年会暨首届中国合唱指挥大会带来持续5天的合唱文化盛宴,宁波音乐港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

  自江北推进文化强区建设以来,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措施,建成宁波大剧院、宁波美术馆、江北区文化中心、江北区全民健身中心等重大文体设施,累计投用农村文化礼堂40家,相继获评全国首个“慈孝文化之乡”“浙江省文化先进区”“浙江省体育强区”“浙江省示范文明城区”,慈城镇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随着江北文化产业走向繁荣,文化生活由城区向农村深入,对外交流和影响逐步加强。“十三五”以来,宁波音乐港、宁波文创港、外滩时尚港三大平台建设,为江北发展文化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先发优势。

  自前年吹响建设号角以来,宁波音乐港从无到有,按照“有核无边、立足宁波、辐射华东”的发展架构,朝着“海上丝绸之路音乐母港、国家音乐产业集聚区、长三角音乐时尚消费中心”的建设目标全速前进。两年多来,宁波音乐港建设先后得到了省、市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已先后列入浙江省打造文化产业万亿级产业重点项目、宁波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宁波市文艺繁荣七大计划,成功上升为省、市发展战略。音乐产业加速集聚,音乐人才群贤毕至,音乐氛围日渐浓厚,成为宁波向世界打开音乐之门的重要桥梁。

  在江北文化强区建设道路上,文化和教育呈现比翼齐飞的发展态势。自1984年设置江北区文教局开始,全区教育事业稳步发展。1998年,江北成为高标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高标准扫除青壮年文盲区;2006年9月起,实施公办学校全免费义务教育。2017年,全区拥有各级各类学校和幼儿园110所,组建“惠贞”“实验”“江北中心”三大教育集团,引进上海世外、福山正达等优质民办教育资源,成功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浙江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区”“浙江省学习型城市”。一个又一个的发展成果,推动着江北由教育平地迅速走向教育高地。

  群众体育事业蓬勃发展。2014年5月31日,2014宁波(江北)山地马拉松赛在荪湖坝下体育公园鸣笛开跑;去年,宁波山地马拉松赛成为国内首场由中国田径协会和地方政府共同主办的越野类赛事,也是浙江省内首个由省马拉松及路跑协会共同承办的越野类赛事。去年8月,江北举办了首届“活力宁波·横渡姚江”公开水域游泳活动,承办了全国桥牌俱乐部女子联赛等6项高级别棋牌赛事,区政府获评2017年中国桥牌女队世锦赛夺冠特殊贡献单位奖。去年,江北体育场馆建设成绩喜人,全区人均体育面积新增0.5平方米,全民健身事业蓬勃发展。

  荣光40年,而今迈步从头越。把荣耀留给历史,让幸福普惠民生。未来,古老而年轻的江北区将迈入更加辉煌的新纪元,期许“美丽品质新江北”的实景图早日绘就。

稿源 编辑:江北新闻网
[ 我要投搞 | 进入论坛 | 打印该页 | 后退 | 关闭窗口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 江北区委宣传部 网络支持: 江北区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