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每年10月31日是“世界勤俭日”。勤俭历来被视为中华民族的传家宝。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如今,勤俭不仅是“绿色环保,低碳生活”,更是对理性消费观的提倡。“勤俭节约”不仅是观念,更重要的是行动。只有每个人身体力行,才可以在全社会形成“勤俭风尚”。
言传身教勤俭持家
“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社会主义离不了。不管是一寸钢、一粒米、一尺布、一分钱,咱们都要用得巧。”这首《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在上世纪60年代曾流传很广,可以说影响了一代人。
“咱们南区的陈阿姨,虽然家里条件好,但是还是很节俭。”说到庄桥街道广厦怡庭南区的陈秀萍一家,居民们都啧啧称赞。
陈秀萍的家干净明亮,桌子和箱子却书写着岁月的痕迹。“这是我们两夫妻在山东下乡当知青的时候用的,回宁波后就带回来了,你看,这用得不是挺好?”陈秀萍笑着说。
陈秀萍出生于1953年,和丈夫张秋荣因下乡相识、相知、相恋,共同生育了一个儿子,培养成出色的大学生,如今已成家立业,有了一个儿子。陈秀萍的儿媳是一名名校高中老师。夫妻俩虽然都属于高收入人群,但他们和父母一样,婚事操办很简单。婚后,一家人延续了父辈勤俭节约的家风。在穿着方面也不追求名牌,干净舒适是他们的唯一选择。
陈秀萍的孙子今年4岁了,一直由爷爷奶奶带着长大,深受两人影响,平常吃饭都自觉地吃得一干二净。
陈秀萍告诉记者,小时候她听着这首《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长大,下乡那些年,也亲身经历过“吃了上顿愁下顿”的艰苦生活。如今物质条件变好了,也不能丢掉勤俭节约的传统。平时,淘米水可以浇花,用水后按时关掉水龙头,孩子的画本正反面都可以用……点点滴滴间节约了不少资源。
“现在,艰苦的生活虽然离我们已经越来越远了,但我们仍应牢记勤俭美德。”在陈秀萍儿子的记忆里,父母亲教育他时常说“成由勤俭败由奢”。这句话被他当作勤俭持家的箴言。他说:“父母是我这辈子最好的老师,他们身体力行践行勤俭家风,是对我最好的教育,我也将给我的孩子做好表率,将勤俭的好家风一代代地传下去。”
绿色办公低碳节能
在低碳经济的时代背景下,各个行业都寻求节能、环保的管理模式。绿色办公也已经在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兴起。
在我区某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小王,就是个“节能达人”。平时,他使用电脑、打印机、传真机等办公器材后,都及时关闭电源;不用或少用一次性用品,多使用钢笔或能更换笔芯的圆珠笔。为了减少纸张的使用,小王还专门在办公室设了一个纸张回收箱,可以重复利用纸张。小王说:“我还养了不少绿植,不仅可以净化空气、吸收有害气体而且还可以减少电子产品产生的电磁辐射。”
在我区,每位机关工作人员都有一本《绿色办公知识手册》。是否人走灯灭?是否减少电梯的使用?是否垃圾分类回收?工作人员可根据《绿色办公行动自评表》,在节能、节水、资源节约等方面对照自评。
纸是办公室的重要耗材,通常一个办公人员每年要使用数公斤纸张。据《绿色办公知识手册》介绍,如果每人每天可以节约一张16开的纸,1200万名办公人员就可节约30吨纸,相当于节约了26.25吨木材。提倡双面使用纸张,尽量使用再生纸,集中回收用过的打印纸及其他纸张,打印非正式草稿时,调小字号……在我区各办公室里,大家一直通过实际行动,运用“小妙招”实现节能,积少成多。
绿色办公体现在办公行为中节约资源能源、回收利用资源、减少污染物产生和排放的一种全新办公理念和方式,旨在使各级机关工作人员,自觉置身于节能减排、生态建设之中,成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率先垂范的典范,从而引导广大公众改变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
光盘行动拒绝浪费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近几年,“光盘行动”席卷华夏大地。就职于我区某机关事业单位的小韩告诉记者,单位午餐采取自助的形式,他总是坚持吃多少、拿多少,减少“舌尖上的浪费”。
几年前,为了倡导学生勤俭节约,烟台大学吴明华等7名餐厅保洁员捡食学生剩饭的事例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也深深地打动了小韩。“我来自北方,小时候左手馒头右手菜,一家人都是吃得干干净净,各自刷碗。可以说,我从小就养成了‘光盘’的习惯。有些新来的同事看到我中饭吃得一干二净,都会很惊讶,觉得这很难做到。”小韩说,“光盘行动”并不难,成年人都清楚自己的食量,对自己的餐盘负责,在打菜的时候有所控制,就可以减少厨余垃圾。“我会继续坚持‘光盘’,希望能在坚守中让更多身边的人养成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好习惯。”他说。
光盘行动,不仅是观念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行动。在全社会倡导形成文明、科学、健康的餐饮消费新风尚,企业的行为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商务部、国家旅游局制定了《关于在餐饮业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指导意见》,中国烹饪协会也制定、发布了《餐饮行业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公约》,并向全国餐饮企业发出“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倡议。餐饮企业还积极通过标语、店内海报、视频资料、点餐提示等多种形式,为消费者营造拒绝浪费、理性点餐的氛围。
理性消费健康环保
在我区某机关单位工作的小王,毕业几年来每天都坚持走路或乘坐公共汽车上下班。“只要天气好,我就选择走路,权当锻炼身体。偶尔搭乘公交车也很方便,一来可通过软件查看到站时间,安排我的行程;二来也省了停车这些麻烦。”小王告诉记者,不是没有消费能力,而是消费观念更注重健康和环保。现在他和他的几个同事组成了“走路小分队”,每天一起走路下班,用双腿充分实践“绿色交通”。
出门共享单车、不追逐买新款……有人说,这一代年轻人开始“消费降级”了。很多老一辈的人眼中,年轻一代都是“提前消费”“冲动消费”的一代,但实际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了“刚刚好”的“理性消费”。
理性消费,勤俭持家,何尝不是美德呢?在日前官方发布的《2018年轻人消费生活报告》中可以看出,年轻一代在消费中的“共享”意识更强,更是当下共享经济的主要推动者。《报告》显示,这一群体花在网约车上的人均年支出达681元,他们也成为共享单车的消费主力。这既与他们在消费中求新求异有关,也与他们在收入增长的同时更注重产品和服务的品质有关。《报告》中指出,年轻人消费更趋向于理性化。
对于年轻一代而言,相比物欲的满足,能力的提高带来的充实感会更踏实。正如中国青年报的评论《有态度的消费不是你们眼里的“消费降级”》所说,年轻一代看到了消费市场为自己提供的额外保障,也富有远见地认清了过度消费的局限。年轻人是市场的风向标,是消费观念的引导者,大家的消费更有态度了,必定是一个好趋势。
记者手记
把“勤俭”装在心里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以来,国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国人的生活水准和福利待遇都进步了太多,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在不断被满足。
物质上,消费旺了,腰包鼓了,我们正在从“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精神上,娱乐多了,脑袋“活”了,一些不健康、不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理念,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抛弃。
然而,一道新的考题摆在了全社会面前:富起来以后,我们当以怎样的姿态和理念去生活前进?是把“人生在世,吃喝二字”当信条,还是把“勤劳、勤勉、勤俭”装在心里、教给后代?
当前社会上,诸如餐桌浪费、包装过度、超前消费等奢靡生活风气,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正是看到这样的不良风气存在,党和国家才及时号脉,精准“抓药”。针对党员干部队伍,我们持续推进反腐倡廉和反“四风”等工作;而对于全社会各领域,也出台了许多有针对性的文件。这些政策和行动引发了强烈反响和呼应,表明反对铺张浪费、提倡勤俭朴素、强调艰苦奋斗、倡导绿色生活,中央重视,群众期盼,社会也关注。
新时代,新生活,更要有新智慧。勤俭节约是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的优良品质。反对铺张浪费,提倡勤俭节约,在任何时候都不过时。
陈秀萍一家坚持用淘米水及自制营养液浇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