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走进江北 >> 江北概况 | 江北名人 | 千年古县城 | 百年老外滩 | 名刹保国寺
新闻热线:87668489
稿件传真:87666163
E-mail:
newjb@vip.sina.com
newjb2003@yahoo.com.cn
首页 | 江北新闻 | 热点专题 | 宁波新闻 | 媒体看江北 | 魅力江北 | 文化旅游 | 网络政务 | 一线传真 |
您当前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江北新闻网  >  热点专题
“无障碍”,让残疾人生活更方便
http://jbxww.cnnb.com.cn  18-10-22 09:36 】 【打印

  打造“无障碍环境”,对残疾人来说是一种刚需,对健全人同样意义重大。无障碍环境是全社会成员都能受益的,关乎你我。

  近年来,我区高度重视残疾人工作,全力打造城乡无障碍环境体系,共同营造一个无障碍的社会环境。但毋庸讳言,目前,城乡各地无障碍功能不完善、管理维护不到位,使用中损毁、挤占等情况也不同程度存在。如何打造真正的“无障碍环境”,是一个值得全社会共同思考的命题。

  专业化评估个性化定制

  残疾人家庭获无障碍改造

  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是帮助残疾人补偿功能,改善其生活环境的重要途径。2017年,江北区残联为50户残疾人家庭实施了无障碍设施改造、无障碍设施进家庭服务,累计支出资金67673元,超额完成市残联下达的改造任务,确保了有需求的残疾人得到有效及时的改造服务。

  摸准对象扎实推进项目开展

  近年来,我区高度重视残疾人工作,大力实施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通过社区(村)工作人员调查摸底、专业人员上门实地查看走访,邀请左邻右舍参观试用等形式,每年按要求完成预定的任务。

  根据市残联下达的任务指标,区残联在去年初下发了《关于下达2017年度全区残疾人康复工作任务指标的通知》,要求各街道(镇)残联按照通知要求开展各项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服务工作。对残疾人家庭进行摸底调研,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家庭填报有关表格并上报区残联,由区残联委托专业机构对需要改造的家庭进行评估,并作出预算。在区残联审核确认的基础上,再由专业机构按审批项目内容实施改造,并建立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建设档案。

  以人为本满足服务对象改造需求

  区残联在实施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项目时坚持以人为本、因人而异。根据不同残疾程度、不同居家条件量身定制、贴身打造、灵活变通,建造更加符合残疾人实际需要的无障碍设施,重点配置和改造残疾人家庭的轮椅坡道、卫生间扶手、楼道栏杆等无障碍设施。尽最大程度满足残疾人日常生活需要,设身处地为残疾人着想,真正使无障碍设施落到实处。

  在改造过程中,区残联为每个家庭设计改造方案,严格按照无障碍改造的标准和要求,根据残疾人家庭房屋结构实施改造,在兼顾公平性和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实行了“量体裁衣”式的个性化服务。改造主要包括辅助器具配备及安装、改造类施工和改善类配建三大类,改造内容包括:客厅、过道上下楼梯无障碍通道建设,卫生间安装上翻扶手、U型扶手、淋浴椅,部分残疾人家庭修建家门口无障碍水泥坡道,安装升降晾衣架、床边吊环等设施设备,使残疾人的生活起居得到根本性改善。

  跟踪服务确保项目取得良好效果

  为方便残疾人申请无障碍改造项目,积极响应“最多跑一次”的工作方式,区残联联合相关机构主动、持续为残疾人开展服务,做到一次改造至少三次上门:一是上门评估,实地了解残疾人的居家环境,明确其改造需求;二是上门改造,根据上门评估结果,为残疾人家庭提供改造服务;三是上门验收,了解残疾人对新设施、新辅具的使用情况。

  多方位的居家无障碍设施改造体现出服务的多元化,为今后继续开展好此项工作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果。在今后的工作中,江北区残联将一如既往地做好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无障碍设施进家庭工作,为营造完善的无障碍居家环境和残疾人居家康复、提高自理能力、融入社会生活创造更多更好的条件。

  专用泊位少,且常被占用

  部门呼吁:请给无障碍停车位“留有余地”

  王女士双下肢残疾,日常出行主要靠轮椅。2012年,王女士经过努力考取了C5驾照,即残疾人驾驶证后,汽车就成了王女士的“双腿”。但让她苦恼的是,无障碍停车位很少且经常被占用,驾照发挥不出应有的用途。”

  “虽然身体不方便,可我也是有多年驾龄的老司机了,开车不是问题,停车才是问题。无障碍停车位实在太少了,偶尔有,也会被占用。”王女士说,宁波有很多停车场,但是绝大多数都没有设置专门的残疾人车位。

  王女士说,很多司机都会遇到停车难的问题,但一般来说,停得稍远一些,总能找到车位。可是,对下肢残疾的残疾人来说,这个问题往往很难克服。“如果公共停车场能设置无障碍停车位,车位比普通的车位要大,且位置便利,那么残疾人开车就方便很多。”

  由于无障碍停车位稀少,王女士一般的做法是,努力找一排中最左边的停车位,这样才方便下来。可有一次外出,她把车子停在最左边的车位上,后来又有车子停在了左手边。王女士等了半个多小时,也没等到车主。最后,停车场工作人员把她抱到了驾驶位上。她说,有些停车场设置了无障碍停车位,可经常被人占用。

  “如果是下肢残疾,往往需要驾驶位的车门完全打开,轮椅才能下来。如果是一般的停车位,边上又有车,车门没办法完全打开,就下不来了。”残联部门工作人员说,不少下肢残疾的残疾人朋友为了方便出行学了车,但由于停车难,只好放弃开车出门。

  右腿残疾的陈先生说:“我开车能放心大胆去的地方是宁波市第九医院。车子停好后,直接可以从无障碍通道到大楼里面去。这样子,我们一点心理负担也没有。平时去其他地方,我有驾照也不敢开车,不好停啊。”

  据了解,2016年,宁波的九大市级医院均已设置了残疾人专用车位,残疾人只要出示残疾证,就可以免费停车。这些车位基本都在门诊、急诊大门旁边或门诊升降电梯旁边。

  记者了解到,随着国家放宽残疾人驾驶汽车政策的实施和残疾人生活的改善,宁波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圆了自己驾驶汽车的梦,生活半径扩大了很多。但对C5驾照一族来说,停车成了大问题,专用车位少,侵占现象严重。关于无障碍停车位,各级政府早已出台相关规定,遗憾的是,落实情况不够理想。

  残联部门工作人员介绍说,设置地上或地下的停车场地,应该将通行方便、距离出入口路线最短的停车位安排为无障碍停车位。停车位的一侧或与相邻车位之间应留有宽1.2米以上的轮椅通道,方便肢体障碍者上下车。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全面小康进程的实施意见》有这样的表述:公共停车场(库)和大型居住区的停车场(库),应当在便利位置按规定比例设置无障碍停车位。公共服务建设项目无障碍设施竣工验收时,应吸收残联组织和残疾人代表参加。对持有C5汽车驾驶证的残疾人驾驶专用汽车在公共停车场享受停车优惠照顾。

  2012年1月1日起施行的《宁波市停车场规划建设和管理条例》中也有类似规定:公共停车场应当在出入方便的位置设置残疾人车辆停车专用泊位和明显标志,配备必要的无障碍设施。

  残联部门相关负责人呼吁:请建设单位在规划、建设、验收公共停车场的过程中,在便利位置按规定按比例设置规范的无障碍停车位。在日常运营中,做好管理,落实停车优惠政策。同时,也请社会人士不要贪图方便,占用有轮椅标识的无障碍停车位。

  外滩社区和湖西社区成功创建为省无障碍社区

  今年8月,省残工委命名首批102个省级无障碍社区,我区申报创建的中马街道外滩社区、甬江街道湖西社区双双名列其中。

  近年来,我区不断加快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为残障人士融入社会、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建设无障碍环境,既是保障残疾人、老年人等弱势群体顺利出行的基础,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如何打通他们无障碍通行的‘最后一公里’,一直以来都是残联工作的重要内容。”区残联负责人告诉记者。

  自去年7月开始,首批浙江省无障碍社区创建工作得到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区残联、住建、民政、城管、经信、财政、宣传等部门以及创建单位按照工作要求和创建标准,积极行动,团结协作开展创建工作。其间,我区印发无障碍服务手册3000册,无障碍管理条例1000册,拍摄“盲人无障碍出行”题材的新闻片;完成2018年区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第40号提案《关于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管理的建议》的答复工作。通过对无障碍设施的新建、改建,创建所在居民小区如天境家园、外滩花园等新增无障碍停车位、轮椅停放位等20余个,小区无障碍出入口、休息座椅及无障碍厕所以及盲道、斜坡等基础设施得到有效维护,盲道、斜坡等提示标识进一步完善。

  同时,对残疾人及60周岁以上符合家居无障碍、辅具进家庭、无障碍进家庭改造的对象,逐一了解情况,上门实施改造。开展对基层残联及服务机构安排手语老师服务,对视力、听力残疾人进行有线电视安装费及视听维护费的减免政策,进一步打造信息无障碍环境。

  经过一个周期的共同努力,使创建所在的社区无障碍环境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改善,残疾人、老年人群体获得了更多实惠,取得了良好效果。今年4月,通过市政府残工委检查验收后上报省政府残工委,最终顺利创建成功。

  无障碍改造:减少意外伤害和家属护理成本

  借助一排由区残联免费安装的靠墙扶手,家住庄桥街道后盛新村的六旬老人姚文玉,自己一个人慢慢上了二楼。而在多年前,上下楼梯是他每天最痛苦的一件事情——需要老伴背才行。

  自2009年7月起,区残联在全市率先启动了“无障碍设施进农村残疾人家庭”活动,试点安排在庄桥街道。姚文玉就是当时试点活动中的受益者之一。

  据统计,庄桥街道无障碍设施进家庭试点时有肢体残疾人380余名,区残联委托专门的机构,上门定做器具,按照每户平均2000元左右的标准,免费给他们改造无障碍卫生间、洗浴房,配备安全扶手等辅助器具。试点成功后,我区在全区农村推广,让有需要的残疾人从中受益。

  “如此一来,许多行动不便的残疾人朋友就能够活动更加方便,减少自身意外受伤及大大减轻家属护理成本。”区残联工作人员说。

  负责给残疾人安装无障碍设施的市康复中心康复工程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无障碍安全设施一般采用高强铝合金内胆套工程塑料的材质,兼具了牢固与美观的需求,深受残疾人朋友的好评。

  家住庄桥街道三和嘉园小区17幢的朱红雷,肢体多重残疾,连腰也弯不下去,原来洗澡时只能一只手很小心地扶着水龙头,一只手拿根棍子绑上清洁球擦洗,放心不下的家人只好常常帮忙。自从安装了两套淋浴扶手后,朱红雷自己一个人就可以洗了。

  “确实很好看,很实用,我们家人也放心和轻松了许多。”张建春由衷地赞叹说,前些年,当时54岁的中风瘫痪的哥哥搬到庄桥街道广厦怡庭南区后,一开始想自己装根扶手,结果问了小区附近的铝合金店师傅,提出的方案既贵又不好看,只好放弃。“是‘无障碍设施进农村残疾人家庭’活动,让我哥哥家里装上了美观实用的扶手。”

  有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8年9月底,我区已为153户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设施改造,支出金额32万余元。今后,我区还将继续为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设施改造,让残疾人生活更方便。

稿源 编辑:江北新闻网
[ 我要投搞 | 进入论坛 | 打印该页 | 后退 | 关闭窗口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 江北区委宣传部 网络支持: 江北区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