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改造后的外滩花园外闲置地块 |
 |
星街坊打破“断头路” |
 |
工作人员布置垂直绿化 |
 |
工作人员改造墙体 |
 |
改造后的绿化地 |
一座城市的细节往往决定了它的品质。这些看似细小的事情,却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如何把民生小事做得更细致化、更人性化,已经成为衡量一座城市管理水平的重要准则。今年,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城市管理局)对我区中心城区进行了细致排查,主动出击,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让家园更靓丽,群众生活更舒心。
主动出击 破解民生难题
城市的绿化发展在带来生机和活力的同时,在后续建设和管理上,也会不断面临新矛盾和新问题。面对这些“成长”的烦恼,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城市管理局)主动出击,组织实施闲置地绿化综合改造工程,专门从“三不管”地块和投诉中发现问题,进行重新策划和整改。
“从2016年3月开始,我们通过结合区智慧城管中心平台数据,对辖区这些地块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这些闲置地块主要出现在建筑退让道路红线区域、建设工程完工后未移交区域、分块管理的真空区域等‘三不管’区域。经过排查初步统计出点位50余个,在此基础上,继续向城区各街道征集,将名单扩展到了80个。实际上,在后续的施工、排摸、增补过程中,整改点位达到100余个,这也充分反映出市民朋友对该项工作的认可和期待。”该局“闲置地”绿化项目负责人周雷向记者介绍,目前,这100余个点位预计在年底前能够全部完工。
近日,记者在工作人员带领下,见证了我区几个亮点的绿化改造工程点位。首先,大家来到的是北岸财富南广场旁,一条柏油路贯穿整个星街坊,并在道路“尽头”划了一个漂亮的弧线。道路两边的护栏上的栏杆不但变幻出颜色,还有音乐符号点缀。
“原先,这里是一条断头路,车辆进来需要‘打好几把’方向才能完成掉头,再加上道路的机动车停放,很容易造成交通拥堵,引发居民投诉。”周雷告诉记者,“这个点位是由文教街道提供的,在接手问题点位后,我们联合街道、设计公司经过反复商榷,决定在星街坊的尽头空余的绿化地中开辟一条单行线通道,直通大闸路。同时这条通道还将广场和人行道隔离开来,晚上的行人车辆和锻炼的人群不会拥挤。”
记者还看到,在“尽头”绿化地的另一端空地,市政绿化养护部门还专门将其设置成共享单车以及非机动车停放点。这样,一来使星街坊内共享单车和非机动车停放更有序;二来,可以杜绝外来车流量无序地进入。
随后,记者跟随工作人员来到了第二个点位,位于宁波大学附属医院(原宁波市第三医院)的对面,外滩花园外侧的公园。这里有高大乔木,枝繁叶茂可倚靠乘凉,精致的小路旁,种满了紫色的兰花,令人赏心悦目。公园的内部还有儿童乐园和避雨凉亭。
“原先这里除了部分乔木类植株,其他都是一些杂乱的灌木丛和杂草。更没有贯通的小路和能遮雨的凉亭。”负责该项目的泛联尼塔生态环境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道,“在进行改造的过程中,考虑到公园能给周边的住户行人提供更舒适的环境,我们在区城管部门的建议和要求下,保留了高大乔木植株,同时清除了多余的灌木和杂草,并用色彩丰富且生命力顽强的植被进行绿地修饰,增加公园的观赏层次感。”
在孔浦街道阳光清晨外围到东盛街入口的点位,记者也看到这条长200余米的路段,也沿用了这种提升方法,获得了不错的效果和反响。
然而,在这些便民的成果背后,往往能透露工程进程中的不少难点,例如有部分群众不理解等情况。
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在外滩花园点位改造初期,因为清除多余的灌木和杂草,必定前期要对绿地进行一定程度地整改。其间公园部分区域无法开放,所以导致有部分居民不满意。“对于这种情况,我们第一时间加快了施工进程,争取早日让市民欣赏到一个全新的公园。”此外,通过广泛征集民意,将公园的凉亭改成也能遮雨的多功能景观亭;因为考虑到周边的住户有老人和小孩,新增了儿童设施和无障碍通道;同时,该点位临近老外滩,又在护栏和防水砖上融入了外滩元素。
正是这份努力,使得外滩花园点位完工时,获得了群众“无差评”的好成绩。
除了这些,区城管局还帮助日湖家园解决了人民路旁两幢居民楼外立面装饰脱落的隐患。在去年底,区城管局联合白沙街道,拆除多余的装饰品。在工程进行中,城管人员还发现有部分住户的遮雨棚也出现了老化,就提出了全部替换的建议,最后通过采纳。到今年年初工程结束,这两幢居民楼外立面已全部完工。一排排整齐有序的蓝色遮雨棚,远远望去,宛如一片“空中海洋”。
破墙透绿扮靓生态家园
为全面推进宁波市“城乡争优”工作,持续深化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我市从8月起在城区范围内开展拆墙透绿专项行动,此次围墙景观提升主要通过“破墙透绿”方式,即对实心的围墙进行部分拆除,改造成镂空的墙体,实现院内绿化资源共享,扩展城市绿化空间。目前我区的4个点位已经在国庆前完成施工。
这4个点位分别是人民路宁大附属医院、大闸南路浮石小区和环城北路中石油加油站、人民银行宁波支行培训中心,涉及围墙长度共285米。这些点位多数设施老旧,墙体改造还涉及交通、安全等问题,故区城管局对每个点位都设计了不同的整改方案。
第一个完成的点位是位于环城北路的人民银行宁波支行培训中心,经过前期的走访,发现原本的铁质围栏由于使用时间较长,破损、锈化情况比较严重,再加上围墙内部分绿地养护未到位,导致杂草丛生。区城市管理局绿化科副科长贺俊说:“我们与属地街道对接后,由该单位主动进行绿化养护提升,清理了部分多余植株,并重新对栏杆进行油漆。现在整体透绿效果非常好。”
新马小区位于中马街道,北门两侧就是城市主干道路大闸路和通途路,为了配合提升城区环境美观度,同时保障小区的安全性、私密性,工作人员决定在保留围墙的基础上,新增部分垂直绿化。
项目施工负责人何小辉表示:“新马小区是一个老小区,经过多年雨水冲刷,外立面显得不美观。我们对墙体的三个柱石进行了种植毯的铺设,鉴于墙面宽幅有限,我们就利用不同植物本身的颜色差别,做一个色块的呈现。在植物选择过程中,优先考虑花叶络石、秋叶海棠等多年生的品种,并辅助铺设水、电管线,打造智能化浇灌系统,便于后期管理养护。”
此外,我区市政绿化养护中心重新对城区部分点位的绿化进行替换、美化,为在中秋节、国庆节期间给市民、游客营造一个良好的景区环境,我区市政绿化养护中心对老外滩街区内花镜进行整体更换、补种,对长势较差的草花进行更换,对缺株少株进行补种,更换五色梅、海棠、月季、长寿花、矮牵牛等草花1000余盆。
治理顽疾提升城市形象
为了解决桥梁接坡处错台而带来的行车颠簸感,帮助市民体验更好的行车舒适性,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城市管理局)积极落实辖区内桥梁“桥头跳车”问题整治。
“自今年2月24日起,我局通过实测桥头高差、接坡长度等方式,对辖区内责任养管的64座桥梁进行全面排摸,共发现18座桥梁存在‘桥头跳车’问题。”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从今年3月初起,该局就迅速汇总了问题桥梁并开展专项整治,于3月16日完成全市首个“桥头跳车”问题桥梁修复工作,在4月初完成首批15座问题桥梁修复,比预期提早一周完工,使我区“桥头跳车”整治工作领先于其他各区县(市)。
截至目前,我区辖区内骆庆桥、洪庆桥,榭嘉路一号、二号桥等18座“桥头跳车”问题桥梁整治工程已全部完工,改建车行道逾1.6万平方米,改建人行道近3165平方米。
除了桥梁整治工程,区城管局还加大了对道路顽疾的治理,全力修复道路破损等病害,将预防性养护与零星路面修补相结合,重点做好重复维修点位修复。同时,我区也在不断完善道路巡查修复机制,推进道路“平坦行动”计划。通过划定责任区,提高养护管理的及时率和覆盖面;推进精细化管理,特别是在近来应对持续强降雨天气情况下,每隔2–3小时出车查看低洼路段,第一时间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因地因时开展针对性养护、修复改造。
另外,按照《宁波市城市道路养护技术规程》的“路面无坑槽、树穴无拱起、井盖无异响”要求,我区还突出重点区域,细化养护标准,同步实施“树穴”改造、破损侧石修复、隔离墩整修、防沉降井盖更换等专项整治工作。
截至9月底,我区城区热沥青修复路面约40011平方米,冷沥青铺设10184包,沥青灌缝约13706米,人行道修复近3345平方米,窨井及雨水口提升98座,更换287套,其中更换成新型一体式抗压井盖39套,全面提高市政设施养护品质,提升了城市形象和群众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