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妙的音乐,清脆的鸟鸣,滚滚的雷声……这些,一般人都已经习以为常。然而,对于那些耳聋的人来说,这些却是那么遥远。
据统计,我国听力残疾人超过2000万,居视力残疾、肢残、智残等五大残疾人群数量之首。由于聋人群体往往表面上看起来与普通人无异,导致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遭遇不被大众理解的尴尬。他们,在期盼着更广泛的关注。
每年9月的第四个星期日是“国际聋人节”。为迎接9月23日第61个“国际聋人节”的到来,本刊特推出专题,介绍耳科及听力保健科学知识,宣传听力残疾康复救助、助听器适配等工作以及我区对聋人朋友的扶助,以期引起社会对爱耳防聋工作的重视,营造关爱、帮助听力障碍患者康复的社会氛围。
我区听力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实现全覆盖
为了更好地宣传“国际聋人节”的意义,为广大听力障碍患者提供服务,宁波市第九医院将于9月23日上午8:00在该院门诊3楼耳鼻喉科开展当日挂号前6名听障人士免费听力检查的活动。内容包含声导抗测试、耳声发射测试、纯音听阈测试三项检查。
此次活动分为两大主题:一是助听器专场,现场体验手机智能控制助听器,享受国际一线品牌助听器清晰的音质,体验最新的无线及超隐形助听器实现畅听无忧,提高生活品质。免费为患者调试、保养助听器。二是中耳炎预防及干预专场,所有到场的患者都有机会获得专家的个性化指导。
多年来,我区残联、卫计等部门积极组织开展爱耳防聋系列宣教活动,大力推动全社会关注听力健康,关爱、帮助听力残疾人康复的社会氛围进一步浓厚。区残联相关负责人说,我区爱耳防聋宣传教育活动的积极开展,对推进全区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工作,提高人民群众爱耳、护耳意识,减少听力残疾的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悉,每年的“国际聋人节”期间,我区残联、卫计、民政、教育等相关部门都会积极配合,协调行动,着力面向儿童及家长、老年人等重点人群,有组织地开展宣传教育和便民惠民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同时,以爱耳防聋宣教活动为契机,积极推进听力残疾人康复服务项目的全面实施。据统计,2008年至2018年,全区为符合条件,有康复需求且有适应指征的听力残疾人适配助听器480台,其他辅具适配850人次,听觉言语康复训练补助80人次。
近年来,区残联积极贯彻落实中国残联和省、市残联有关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文件精神,会同区人社、卫计、民政、教育、财政等部门,联合出台了《宁波市江北区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实施方案》,惠及残疾人的61个服务项目列入了精准康复政策保障,保障范围覆盖到了全体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助听”项目的增扩实现了听力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全覆盖。
“静默咖啡”项目助聋人自食其力
“一杯卡布奇诺,加奶。”近日,一名年轻女士匆匆走进位于日湖黄金沙滩旁的乐咖啡,向着服务员点单。
店员小张指指自己的耳朵,不好意思地摆摆手,又指了指工作台上的一块指示牌:“我听力不好,请问您需要点什么?”
几分钟后,女士拿着香浓的咖啡离开,用刚学会的手语和小张“说”再见。
乐咖啡位于日湖的公益服务中心5号空间的一角。下午1点多,小张就开始忙碌起来,收拾整理、烘烤小点心、等顾客上门……仔细注意的话,会发现这家店和一般的咖啡店有些不一样的地方。比如,柜台上有几块类似于“除了听,我们什么都能做”的标示牌,提醒顾客可以通过“点”菜单或手写的形式下单;比如墙上有“拿铁”“谢谢”等手语标示,比如店里没有像其他咖啡厅一样放音乐。
每个顾客都是名副其实的“点菜”——用手指着菜单来点自己想要的饮品和甜品。如果需要去冰、减糖、加奶等,则需要用纸笔写下来。
今年27岁的小张先天性失聪,听力残疾一级。由于家里条件比较困难,她特别懂事,16岁不到就开始出来打工,以减轻父母的压力。
和很多年轻女孩子一样,小张也很爱喝咖啡,喜欢闻咖啡香,梦想是做一名咖啡师。不过,之前因为耳朵的关系,没有考虑过去咖啡店工作。2016年,朋友向她介绍,有一家咖啡店,专门招听障的店员。小张了解后很感兴趣,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了乐咖啡。两个多月后她正式转正,开始成了店里挑大梁的咖啡师。
由听障咖啡师来制作咖啡、接待顾客,这样的咖啡店很少见。没有了口头语言的交流,一开始也的确有些不便。
小张表示,刚开业时,很多人不知道店里的咖啡师有听力障碍,有过一些小委屈。后来,店里特别做了一些手绘的提示牌来告知顾客,就再也没有碰到类似的事了。
“每天进进出出的客人对我们可好了。经常会在纸上写谢谢。有些老顾客没事就会来找我学手语。这是我最开心的一件事。”小张告诉记者。
区残联相关负责人说,2016年,我区进一步开展特色助残项目,建立“梦想湖畔”残障人士创业基地,引入“静默咖啡”残疾人新项目,培养聋人咖啡师并支持开分店创业。“给残障人士提供免费培训,又给他们提供和健全人一样的就业机会,同时,所得的利润也主要用于帮扶残障人士。”
据悉,目前,全区已开有2家静默咖啡店,13名聋人实现就业。
不良生活习惯导致听力受损
医生提醒您呵护耳朵健康
这两天,记者从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市第九医院耳鼻喉科听到不少和耳朵有关的悲剧:17岁的小伙喜欢戴着耳机听音乐,被诊断为中度耳聋,父母悲痛欲绝;奶奶给孙子挑“耳屎”,结果戳穿孙子鼓膜;患中耳炎没被发现,小女孩总吵着要把电视开大声点,人也没以前活泼了……
专家提醒:很多患者本来有健全的听力,却因为不正确的生活习惯等导致了不可挽回的损伤,实在太可惜了。
小伙每天戴耳机听音乐导致中度耳聋
17岁的施聪(化名)在父母的陪同下走进了宁大附属医院门诊室。还在读高中的他,是个帅小伙。
父亲的脸上写满了担忧:“日常交流中,他能听见,但听不清。当好几个人在谈论时,更是难以听清。这已经严重影响到他的正常生活了。”这位父亲对医生说,他们再来确诊一下,不知是否要配助听器。
检查之后,施聪被诊断为中度耳聋,而且是不可逆转的。
“作孽啊,生下来耳朵好好的,被自己糟蹋成这样。”虽然之前已经在其他医院专家口中得到了同样的诊断,施聪的母亲还是难以抑制悲痛情绪。
“平时经常戴着耳机听音乐吧?”医生问。答案果然如此。
原来,小伙子是个音乐迷。两年前,他买了一副肉色的无线耳机,可以连接手机蓝牙播放音乐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
“坐车、做作业、吃饭都喜欢戴着耳机听音乐。他声音开得又大,晚上睡觉前也听,睡着了音乐还在放。”母亲说,“这副耳机活生生毁了儿子耳朵。”
今年春节假期过后上学,施聪自己也发现情况不对了——上课听不清老师在说什么。可是,已经来不及了。
“非常痛心,这是典型的噪音性耳聋。”宁大附属医院听觉及平衡医学中心史波宁主任医师说,过去噪音性耳聋的多发人群是40岁左右长期在噪音环境下作业的人群。这几年,却明显低龄化了,门诊中,学生占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基本都是长期戴耳机惹的祸。
医生建议:平时应少用或不用耳机接听音乐、广播节目,如一定要听,也要调低音量,连续听的时间最好不超过20分钟。
掏耳屎小孙子鼓膜被奶奶捅破
3岁的小晨晨觉得耳朵痛,却不明白自己的耳朵怎么了。
根据父母描述,小晨晨的奶奶很爱干净,也特别喜欢帮小晨晨掏耳屎。每隔一段时间,洗澡后,奶奶就会让小晨晨趴在自己的膝盖上,叮嘱他千万不要动,来帮他清理耳屎。可这回,小晨晨扭动了下身子,结果竟然导致鼓膜被捅破。
这样的事情,宁波市第九医院的医生碰到过不少。
“在很多人看来,耳屎是身体的分泌物,是不干净的,自然要尽快清理。”宁波市第九医院耳鼻喉科白薇琦主任医师说,但很多问题,都是掏耳朵掏出来的。“耳屎的学名叫耵聍,这可不是废物,而是天然防线。”她解释道,外耳道皮肤有耵聍腺,分泌一种淡黄色的、粘稠样的物质,俗称耳屎。耵聍的主要成分为氨基酸、脂肪酸、胆固醇等,有轻微的消毒作用,更能保护外耳道皮肤和阻止灰尘、小虫等异物进入,是一道天然防线。频繁掏耳朵,清除耵聍的话,等于人为拆除了耳朵的外部防线,任由细菌侵入耳道和骨膜,会引起慢性炎症,出现耳朵疼痛、流脓的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听力下降。
医生建议:平时要尽量不掏或少掏耵聍,外面美容理发店的掏耳朵服务更要拒绝。
洗澡或游泳进水后,不要用棉签来吸附耳朵里的水分。正确的做法是:侧耳跳几下,或者拉下耳朵。即使要用棉花,也不用普通棉签,而要用脱脂的医用棉花轻轻擦下。
4岁小孩吵着要电视开大声点
4岁的奕奕被妈妈带到医院。妈妈描述:“她经常抓耳朵,说听不清。每天晚上看电视,也总要我开大声点。同样的动画片,声音比之前响了好几格,还说听不清。平时,人也变迟钝了,没以前活泼伶俐了。好像从去年年底重感冒后开始的。”
检查诊断后,医生说:“孩子患了分泌性中耳炎。”
妈妈有些纳闷:“我自己也得过中耳炎,要流脓流血的。奕奕都没有啊,耳朵好好的,看起来很干爽。”
这是怎么回事呢?宁大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冯波副主任医师解释说:儿童中耳炎的发病率非常高,绝大多数由感冒导致的。平时,家长也要留意孩子的听力情况。比如,孩子有老是去掏耳朵、拉耳朵、说话比以前大声很多的情况,要留意是否听力变差。
冯波副主任医师建议,小孩发烧感冒时,家长也要留意耳朵健康。感冒期间,孩子如果晚上突然烦躁吵闹,或者猛揪耳朵、捂住耳朵,就要当心可能患中耳炎了。
冯波说:儿童听力康复的原则是“早发现、早干预、早康复”。越早发现问题进行干预,康复效果也越好,听力康复也是各类儿童康复中效果最明显的。经过康复,很多孩子可以和正常儿童一样上学。
据介绍,中耳炎分两种:一种是化脓性的,一种是不化脓的,也叫封闭性中耳炎。化脓性中耳炎,早期患者会觉得耳朵痛,晚期会流脓流血,容易被发现。封闭性中耳炎没有明显的症状,难以被发现。
医生建议:小朋友发烧感冒时,家长也要留意耳朵健康。感冒期间,孩子如果晚上突然烦躁吵闹,或者猛揪耳朵、捂住耳朵,就要当心可能患中耳炎了。
小贴士
●先天性遗传耳聋的预防先天性耳聋的发病率约占中国聋人的50%,而遗传聋约占先天聋的85%。据有关文献报道,在正常群体中,近亲结婚率仅为2%,而在遗传耳聋患者中,70%为近亲结婚。可见近亲结婚是并发遗传耳聋的主要因素。先天遗传聋应以预防为主,首先要做到:
1、严格执行婚姻法,绝对禁止近亲结婚。2、两名先天遗传聋人之间不应结婚,如各种原因非结婚不可者,婚后不要生育。3、先天遗传聋人可与非遗传后天聋人或正常人结婚。4、如果先天遗传聋人与非遗传后天聋人或正常人结婚,第一胎为先天聋儿,绝不能再生第二胎。5、耳聋青年男女,通过耳聋遗传咨询,判定其是否具有家族遗传性。
●新生儿期防聋
积极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普及、宣传听力保健知识,重视流行病学调查,开展耳聋遗传咨询,加强医学监护及科学用药,是预防耳聋的关键。
听力保健的工作在妊娠期就应开始,如在产前期,母体一般不要接受预防注射,腹部不要接受放射性照射,预防母体患病性感染,一旦感染要及时进行治疗。用药时禁用耳毒性药物。新生儿期耳聋预防应在围产期就开始,在这一时期不仅可发生器质性听觉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而且可引起内耳毛细胞损害。尤其是早产引产时外伤或产期的各种原因缺氧、新生儿黄疸极易引起感觉神经性耳聋。因此,对这些疾病早期预防和及时治疗是防治耳聋的重要环节。
●小儿期防聋
感染性聋是婴幼儿时期常见多发病,其中以小儿渗出性中耳炎导致的传导性聋及由于腮腺炎、高热等疾病导致的感觉神经性聋最为常见。小儿期耳聋早期多不易发现,特别是感染期经常使用氨基甙抗生素进行治疗更容易发生耳聋。所以预防感染,科学用药是重要的防聋措施。
●预防药毒性耳聋
对某些疾病的治疗可能要用一些必要的抗生素,尤其氨基甙类抗生素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对内耳有损害。特别在儿童早期症状很不明显,因而难以早期发现。加强医学监护是诊断早期耳聋的重要手段。药毒性耳聋应以预防为主,禁止滥用耳毒性药物。对有家族性中毒史的和肾功能障碍的患者,应禁用耳毒性药物。婴幼儿、妊娠期妇女、老年人对耳毒性药物同样敏感,应该禁用,必须使用时也应慎重。在用药过程中,一旦发现耳中毒症状,如头晕、耳鸣、听力减退、平衡障碍等,应立即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