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走进江北 >> 江北概况 | 江北名人 | 千年古县城 | 百年老外滩 | 名刹保国寺
新闻热线:87668489
稿件传真:87666163
E-mail:
newjb@vip.sina.com
newjb2003@yahoo.com.cn
首页 | 江北新闻 | 热点专题 | 宁波新闻 | 媒体看江北 | 魅力江北 | 文化旅游 | 网络政务 | 一线传真 |
您当前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江北新闻网  >  文体新闻
文化建设: 让宁波特色小镇更加美好
http://jbxww.cnnb.com.cn  18-09-20 09:27 】 【打印

  杭州湾滨海欢乐假期小镇获评省特色小镇文化建设示范点。(资料图)

  编者按:特色小镇是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平台。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小镇,是省委、省政府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一项重大决策。2015年以来,浙江省先后确定了四批省级特色小镇,宁波市确定了两批市级特色小镇。这些创新能力强、体制机制活、生态环境美、发展势头好的特色小镇,成为浙江及宁波发展的新名片。

  文化是特色小镇的内核与灵魂。特色小镇建设必须紧紧抓住文化这个“灵魂”,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树立文化标识,留下文化印象,以“文化”支撑小镇、以“小镇”创新文化,实现特色小镇与文化建设共生共荣。3年来,宁波充分发挥文化在特色小镇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努力以文化强特色、以文化调结构、以文化惠民生、以文化稳增长,不断探索特色小镇建设中强化文化内核作用的新模式和新路径,取得了一定成效。

  特色小镇文化建设的内涵与重要意义

   廖先锋

  作为新时代撬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和促进创业创新的有效平台,特色小镇的作用不言而喻。特色小镇要做出品质、做出品牌、做出效益,离不开文化“灵魂”的支撑。加强特色小镇文化建设,把文化基因植入特色小镇产业发展全过程,是文化作为特色小镇内核与灵魂的必然要求。加强特色小镇文化建设,不仅能够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需要,提高市民生活品质和综合素养,而且能够提升特色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助推城乡社会和经济发展。从各地实践来看,特色小镇文化建设的内涵十分丰富,总体就是以文化为引领和贯穿特色小镇建设发展的主线,以文化元素符号的提炼、创意和再生设计为手段,推进文化资源挖掘、文化价值培塑、文化传承传播和文化经济发展,对属地的特色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产业资源等实行一体化深度整合,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有机融合与协调发展。

  一、加强特色小镇文化建设,是塑造特色小镇灵魂神韵的基础工程

  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浓厚的人文气息是特色小镇的重要特质之一。每个特色小镇都有其自身的历史文脉,特色小镇主导产业也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淀了独特的产业文化。实施“文化+”行动,汇聚创新文化、历史文化、农耕文化、山水文化等人文资源,形成“人无我有”“一镇一品”的区域特色文化,让居民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让特色小镇展现地域特色、民族风韵和时代精神,是传承发展特色小镇历史文脉的现实需要,是保持和彰显特色小镇特色的重要手段,是赋能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光荣使命。

  二、加强特色小镇文化建设,是实现特色小镇更加美好的有力抓手

  只有完善特色小镇的文化功能,提供良好的文化设施和文化服务,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才能为居民提供文明的生活环境、和谐的精神家园。只有挖掘、保护好特色小镇区域内的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让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特色小镇亮丽的风景,让人们找到心灵的慰藉和归宿,才能建立起支撑特色小镇未来发展的文化自信。只有充分运用和融入文化、创意、艺术等手段和元素,才能把特色小镇营建成处处流淌创意灵感、设计匠心、艺术气息的精美空间。通过文化建设,将有力促进特色小镇生产生态生活融合发展,使特色小镇更加美好宜居。不少特色小镇历史悠久、遗产资源丰富,要做好小镇建设中的历史遗存活化利用,让富有价值的历史建筑、历史街区、古镇、古村落在特色小镇建设中赢得尊严、享有地位,让历史文脉永远延续。

  三、加强特色小镇文化建设,是推动特色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

  特色小镇的核心是产业,文化产业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文化资源利用得好、开发得好,可以富一方百姓。近年来浙江紧紧依托茶叶、丝绸、黄酒、中药、木雕、根雕、石刻、文房、青瓷、宝剑等十大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鲜明地域特色的历史经典产业,培育了南浔湖笔小镇、青田石雕小镇、嵊州越剧小镇等一批历史经典产业小镇,既传承传播了优秀地域特色文化,促进了当地文化产业发展,又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物质和文化的多样性需求。同时,特色小镇在发展产业过程中,深入挖掘特色产业文化内涵和价值,推动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旅游、科技、工业、农业、建筑等领域深度融合发展,以文化附加值与无形资产的提升重塑传统产业要素与价值链,有利于形成以高附加值产品为核心的产业群落,有利于发掘提炼出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鲜明文化特色的产业品牌,从而推进当地特色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四、加强特色小镇文化建设,是助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的创新举措

  特色小镇地处城市和乡村的接合部,是城乡经济发展不可跨越的过渡地带,可以有效对接大中城市和农村的生产要素和优势资源,并使其相互传递,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特色小镇的地域特色文化、乡村风貌保存得如何,决定着特色小镇的发展前景和生命力。加强特色小镇文化建设,推动特色小镇从乡土文化中汲取传统营养,从城市文明中吸纳现代元素,真正实现“产城融合”,通过打造“小而美”和“小而精”的空间,超常集聚各类高端朝阳产业、人才和资本,塑造新城镇,可以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加速新型城镇化的进程。

  (作者单位:市文化艺术研究院)

  宁波推进特色小镇文化建设的模式和特点

   陈建祥

  宁波在推进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注重挖掘当地传统历史文化资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延续历史文化根脉,传承工艺文化精髓,努力发挥文化的引领、渗透、感召、辐射和凝聚作用,提升特色小镇的文化形象、文化品位,用文化为特色小镇塑“魂”。截至8月底,全市共有省市县三级特色小镇72个,其中,省级16个,市级26个,区县(市)级33个(其中3个入选市级),形成了省、市、县三级梯度培育创建的格局。同时,宁波依托不同的地域文化资源创建和培育了一批文化类特色小镇,杭州湾滨海欢乐假期小镇等3个小镇获评省特色小镇文化建设示范点;市文广新局公布了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小镇(实验)”创建单位,探索非遗保护传承新路径,宁海县前童镇、余姚市梁弄镇等7个小镇入围。

  一、宁波探索特色小镇文化建设路径的四种模式

  文化作为特色小镇建设的内核,越来越受到重视。分析宁波探索特色小镇文化建设的模式和路径,主要有以下四种:

  1、“文化+经典历史产业”发展模式。主要依托小家电制造、模具和关联装备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通过促进小镇原有的经典历史产业发展,注重发挥传统产业的区域代表性和历史传承性,强化区域性公共品牌管理,形成特色小镇的核心产业优势,形成“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融合的重要功能性平台,实现文化+特色小镇建设。这是宁波目前特色小镇建设的重点类型,包括慈溪小家电智造小镇、余姚模客小镇等。

  2、“文化+新经济产业”发展模式(包括信息产业、时尚产业、现代金融产业等)。主要是基于知识、创意和互联网等新技术手段,融合文化元素打造现代创业平台,依靠创意、创新和定制化生产,重点发展以信息经济、数字经济、网络经济、现代金融等为主要内容的新经济产业,在较小的空间尺度范围内聚集高端朝阳产业,实现文化+特色小镇建设。这是宁波目前促进新经济与传统经济融合发展重点打造的特色小镇,包括镇海I设计小镇、江北前洋E商小镇、海曙月湖金汇小镇、鄞州四明金融小镇、北仑梅山海洋金融小镇等。

  3、“文化+现代制造业”发展模式。主要是在以现代制造业为基础打造的特色小镇中,以文化遗存和工业遗存为资源,打造文化特质工业园区,或者以工业创意设计为主打造特色文化产业,服务特色小镇核心产业,实现文化+特色小镇建设。这一类型是宁波块状经济类产业园区转型升级打造特色小镇中体现文化内涵的主要模式,包括江北动力小镇、余姚智能光电小镇、宁波杭州湾汽车智创小镇、宁海智能汽车小镇等。

  4、“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主要是通过充分挖掘文化遗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打造特色文化活动品牌,促进文旅融合,实现文化+特色小镇建设。这是范围最广的文化+特色小镇建设模式,所有特色小镇有打造3A级以上景区的建设目标,在概念上交叉涵盖了其他类型的特色小镇,这其中以旅游为主要产业的特色小镇包括杭州湾新区滨海欢乐假期小镇、象山星光影视小镇、奉化滨海养生小镇等。

  二、宁波推进特色小镇文化建设的特点

  1、以特色文化资源为特色小镇文化建设的核心资源。在特色小镇建设中,文化的创新与再造被置于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通过创新和再造使文化成为特色小镇的“内核”,使每个特色小镇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标识,而创新和再造形成的文化特色的根源是当地原有的文化资源,所以说特色文化资源为特色小镇文化建设的核心资源。如梁弄镇依托革命时期的旧址群等红色文化资源和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深入实施红色旅游保护工程,形成以横坎头村为核心的红色旅游集群,吸引中国机器人峰会永久落户。挖掘梁弄大糕制作技艺特色非遗项目的民俗文化内涵,把梁弄建设成集“红色文化重镇、山水风情小镇、历史文化名镇、富民乐居福镇、蓝色智慧强镇”等功能于一体的红色智慧小镇。入选的7个宁波市首批“非遗特色小镇”,分别围绕民间传说、习俗、节庆、传统工艺等具有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成为具有较强观赏性、艺术性或生活性的非遗特色小镇。

  2、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为特色小镇文化建设的主要抓手。特色小镇的发展需要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撑,因为文化创意产业可以为其他多种产业提供引擎服务,特别是通过创意和设计打破过去低端制造业的状态,从供给侧为传统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提供动力,比如镇海I设计小镇,瞄准创新设计产业,主攻智能穿戴设备、智能医疗健康设备等细分领域,对培育智能硬件产业、发展智能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特色小镇的发展也带动了文化创意产业、创意经济的发展,为文创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和平台,比如杭州湾新区滨海欢乐假期小镇,依托“湿地、文化、温泉”三大品牌旅游优势,建设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方特东方神画等项目,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成为集产业、文化、旅游、社区于一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市民休闲度假旅游胜地和文化产业发展新型众创平台。

  3、以融合思维为特色小镇文化建设的能动力。牢固树立“文化+”的战略思维,把文化的力量有机融入特色小镇发展中,充分发挥“文化+”的能动力、主导力和衍生力。如象山星光影视小镇,以影视产业为核心,构建相对完整的影视旅游产业链,推进“文化+全域旅游”,形成集影视旅游、休闲度假、影视制作、艺术众创等于一体的发展模式,2017年接待游客突破200万人次,门票收入突破1亿元。海曙月湖金汇小镇依托天一阁·月湖国家5A级景区,积极开发金融特色旅游,实现历史街区保护与新兴产业发展的有机融合。

  (作者单位:市社会科学院)

  宁波特色小镇文化建设的推进路径

   李广雷

  推进特色小镇文化建设,要着眼于文化功能“聚而合”、文化形态“精而美”、文化产业“特而强”、文化机制“活而新”,做好文化资源挖掘、文化服务提供、文化品质提炼等工作,使文化遗存传承有序,人文气息浓郁深厚,文化产业特色鲜明,文化形态优美精致,多种功能互动叠加。

  一、挖掘保护文化资源,有序传承文化遗存

  做好文化资源的调查评估。全面调查、梳理、评估特色小镇区域内各类文化资源,包括体现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能够保护利用的文物古迹、传统村落等物质文化资源,匠人技艺、民风民俗等活态的非物质文化资源,旅游、文艺、创意设计等现代文化资源,建立系统完备的数据库,为深入挖掘历史价值和发展潜力奠定基础。

  加强文化资源的规划管控。妥善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以“历史的真实性、风貌的完整性、生活的延续性”为原则,加强特色小镇区域内文物建筑、工业遗产、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和规划管控,保持遗存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和风貌整体性的完整统一,形成与地理特征、文化传统、人文个性相符合的整体风格和文化形象。

  二、提升文化带动作用,推进产城融合发展

  积极探索传统文化资源产业化的路径。发挥特色小镇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载体作用,深入挖掘骨木嵌镶、金银彩绣、泥金彩漆、朱金木雕、甬式家具等国家级和省级非遗项目文化内涵,培育和孵化更多历史经典产业特色小镇,提升文化附加值与无形资产,传承传统工艺文化精髓,为重塑传统产业要素与价值链提供成长和变革空间。

  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形成互促互进、互融共赢的发展新态势。以文化资源为内涵,以产业资源为引导,以旅游业态为载体,建设基于地域文化特征的旅游特色小镇。比如依托前童镇、梁弄镇、石浦镇等历史文化名镇,通过深度整合属地特色人文资源、自然资源、产业资源等关联性资源,建设综合性、多功能、多业态的小型旅游区,打造以“微度假”为品牌的乡村度假型产品集群,逐步形成全领域、多层次、多品类的文化旅游产业链。在制造业小镇通过创意和再生设计,深化工业旅游线路建设,提供拓展体验性、互动性的特色文化项目,形成文化体验与科技观光相融合的工业旅游配套功能。

  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在特色小镇集聚。不断完善文化创意与科技、金融协同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搭建创意产业管理、引导、建设和理论研究专业平台,凝聚文化创意精英队伍,构建文化创意产业运行体系,积极引进培育创意制作生产、传播营销、技术服务、金融服务等各类企业在特色小镇集聚。

  三、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强化小镇文化功能

  完善公共文化设施,丰富文化产品供给。推动特色文化活动和优质文化资源向特色小镇倾斜,建设一批体现小镇特质、蕴含小镇精神的重大文体设施,如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等,派驻激励文化志愿者参与特色小镇文化建设,丰富特色小镇文化生活,提升居民文化素养。支持和鼓励民间资本多渠道参与图书馆、美术馆、纪念馆、文化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鼓励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加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搭建更加有效、更具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提升文化亮点,推动文化成果互联互通。鼓励有条件的小镇以特色建筑为平台、属地文化为灵魂,加强对传统文化街区的改造提升,建设历史文化资源展示区或主题文化景观生态线,营造与现代城市差异化的情景。立足文化积淀和文化产业特色,搭建民俗节、艺术节、戏剧节、音乐节、产品博览节、展会论坛、文化赛事等文化交流传播平台和特色性文化节会,打造特色文化活动品牌,展示小镇文化风采,增强小镇知名度、美誉度。

  呵护小镇文化传统,提升居民认同感和归属感。保持特色小镇生活习俗和劳作方式等社会性生态元素的完整性,尊重本地居民的历史记忆,以系统化的特色文化标识为指向,构建文化、生态、生活、产业有机融合的生态型空间体系,让懂得本地历史传统与民众情感的“文化人”“乡贤”立足小镇,发挥文化保护、传承、创新、建设的重要责任。

  四、健全工作促进机制,形成文化建设合力

  完善文化建设领导机制。优化联席会议办公室成员单位职责,拓展文化专项小组工作内容,强化其在特色小镇规划建设、文化内涵挖掘以及文化功能培育等方面的指导作用。完善文化建设绩效监测考核和工作督导办法,及时总结、评估特色小镇文化建设成果和有效做法,推广文化与相关产业有效融合的特色小镇典型。

  健全文化建设保障体系。支持特色小镇文化建设项目优先申报各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推动人才政策、规划用地指标向现有小镇倾斜,让文化产业政策、文化功能区园区政策覆盖到特色小镇。支持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的特色小镇申报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将具备文物价值的各类遗存申报相应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

  构建文化建设智库联盟。以新型智库为载体整合高端文化人才,组建文化专家指导服务组,针对特色小镇文化建设的专门政策、工作机制和创意支持等一系列问题,开展系统探索研究,帮助特色小镇在规划编制、建设培育中更好融入文化元素,提高文化建设发展水平。加强与高校等文化机构的合作,在特色小镇探索建立艺术教育实践基地、美术写生创作基地等,举办书画展、摄影展等主题展览,鼓励高校相关专家参与开发系列文化创意产品。

稿源 编辑:江北新闻网
[ 我要投搞 | 进入论坛 | 打印该页 | 后退 | 关闭窗口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 江北区委宣传部 网络支持: 江北区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