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走进江北 >> 江北概况 | 江北名人 | 千年古县城 | 百年老外滩 | 名刹保国寺
新闻热线:87668489
稿件传真:87666163
E-mail:
newjb@vip.sina.com
newjb2003@yahoo.com.cn
首页 | 江北新闻 | 热点专题 | 宁波新闻 | 媒体看江北 | 魅力江北 | 文化旅游 | 网络政务 | 一线传真 |
您当前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江北新闻网  >  热点专题
文化似酒,历久弥新更香醇
http://jbxww.cnnb.com.cn  18-08-24 09:33 】 【打印

    慈城太阳殿路一隅。

    慈城古建筑群风貌。

    慈城城隍庙。

    白岩松在慈城做文化讲座。

    “乡愁归处”春日朗诵会现场。

慈城:千年古县城谱写文化名镇新篇章

  “慈城名人荟萃,人才辈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的确让人大开眼界。在下一阶段古县城的开发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慈城独特的人文优势,挖掘内涵,注重保护,使其在当代文化教育和旅游事业,乃至文化大省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2005年5月18日,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习近平在慈城对加快文化大省建设进行专题调研时指出。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把推动古县城保护开发方面作为一项中心工作来抓。慈城镇围绕打造“江南千年古县名城”这一目标,着眼“文化立镇”全力推进“四城建设”,文化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文化保护千年古县城风貌再现

  发端句章,始于盛唐,慈城已有千年之久。做为江南地区唯一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县城,慈城享有“江南第一古县城”的美誉,其一砖一瓦都诉说着慈城悠长的历史渊源,一草一木都浸润着慈城特有的文化风骨。保护好古县城风貌,也就意味着传承好慈城千年文脉。

  为彰显宁波历史文化底蕴,提高城市文化品位,2001年,市委、市政府作出保护开发慈城古县城的重要战略部署,并由市城投公司与江北区、慈城镇两级政府共同出资组建了慈开公司,全面启动古县城保护开发工作。为了避免破坏性开发,还原古县城本应有的历史风貌,慈城镇与慈开公司一同,遵从“保护为前提、适度建设、修旧如旧”的原则,在修复中大量使用原有古建筑的材料,尤其是拥有宁波建筑传统的建筑工艺——年糕砖,使之达到修旧如旧的目的,实现古城建筑风貌的协调。

  经多年努力,慈城古建筑保护卓有成效。截止去年,古县城保护开发已累计完成投资60.33亿元,完成搬迁34万平方米,宅院修缮占地18.72万平方米,遗址重建占地8.6万平方米,景观改造面积33万平方米。其中,孔庙、古县衙、校士馆、清道观、冯俞宅、冯岳彩绘台门、城隍庙、冯骥才祖居博物馆等8个景点对外开放,太湖路、太阳殿路0.2平方公里的历史街区和占地3万平方米的金家井巷国保区基本建成。2009年宁波市人大常委会专门为镇域内古迹的整体性保护立法,出台《宁波市慈城古县城保护条例》,此举开国内先河;同年,鉴于对古县城保护修缮所做出的突出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的殊荣颁发给了慈城。

  “保护第一,开发第二。”在坚决禁止破坏性开发的基础上,部分地块的改造更新也在扎实推进中。慈城全力推进古县城内重大储备项目拆迁进程,据介绍,目前已完成民权路街区、竺巷东路至南门城墙以及清道观二、三期保护改造等重点区块拆迁;古县城同周边慈东居住区块及新城区块己全面打通,姜官岭隧道、保黎北路下穿、新联下穿全部建成通车;大东门瓮城重建、姚江二通道、古县城海绵城市改造等一批重大项目正在加紧推进。

  随着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蒙在古城之上的灰尘被一点点拭去的同时,慈城更是坚持以人为本,把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当作重点项目来抓,实施了古县城主要街道的管线建设和道路改造,系统梳理和整治古城路网、街巷及建筑物,新建了一批公共广场、停车场、旅游公厕等配套设施。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底慈城镇全面启动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迅速有力地解决了古城交通秩序乱、形象面貌差等群众呼声强烈的现实难题,同步实施了江北大道两侧棚户区改造、保黎北路和解放路立面改造、解放路以东区域三线下地、护城河综合整治等25个项目,有效破解了车乱开、道乱占、线乱拉等城市管理难题。在公布的2017年度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省级样板名单中,慈城名列其中,全省现场会也在慈城召开。

  文化创新千年古县城生机焕发

  众多的文化资源,如何转化成显性价值?为此,慈城注重将地域性、传统性的文化资源创新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充分挖掘和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寻找其与现代文化发展的对接点,传承和保护历史文化,充实和丰富现代文化内容,推动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把历史留下来的珍贵财富保护好、利用好,是慈城一直以来的方向和目标。慈城充分利用古建筑这一载体,融入传统文化,让游客能更直观地感受其文化魅力。慈城以古县城千年文化传承为主线,把传统文化、民俗文化、书院文化等像珍珠般串联起来,还集合了孔庙、节孝祠、慈湖、孝子井、慈孝牌坊等富有地方特色的景观,并配上中华慈孝节、年糕文化节等独具地域特色的各种文化活动,打造魅力文化主题景区。

  不仅如此,慈城注重产业导入,加快招引培育文化创意产业,厚重文化还吸引了大批文化工作者,丰富了这个古县城的文化业态,吸引了慈舍、素心别院、润咖啡、唐记古茶坊等精品特色民宿以及其他旅游休闲项目,骨木镶嵌、泥金彩漆、百床馆等一批传统非遗和公益项目入驻。不少专家数次来到慈城考察,如浙江工艺美术大师、浙江省越窑青瓷传承人孙迈华,曾在慈城冯俞宅举办“孙迈华、孙威越青瓷展”“瓷之源”“青之美”等3个展区展出近百件越瓷文物和作品,当时引起业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随着旅游推介的日益深入,慈城充分发挥群众、公司和政府的力量,努力招引优质社会资本参与古县城策划与经营。目前,古县城累计与700多家旅行社及驴妈妈、同程、途牛旅游网等电商签约合作,打造线上线下互动模式,进一步扩大慈城的文旅产业的知名度。慈城编制完成了《全景慈城》,更有《记住乡愁—慈孝传家》等文化纪录片在央视首播,进一步加大了慈城旅游推介力度。

  文化是一个地方“软实力”的重要标志。随着“一路一河一门户,四街一园多节点”布局推进,慈城旅游品质愈发彰显。去年,古县城就迎来了游客70余万人。

  文化传承千年古县城魅力依旧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有机结合,不断赋予传统文化新的表现形式,才能使其不绝于历史长河之中。近年来,慈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文化教育、旅游事业有机统一起来,做到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慈孝文化,是慈城文化中最为善良的一颗“明珠”。从古至今,慈孝之风盛行,古有董黯挑水奉母,士绅、家族或乡贤自发建立云华堂、郑氏义庄、裘氏崇义堂等慈善机构,专门收养弃婴、奉养孤寡老人;近现代有许多走出去的企业家纷纷回报家乡,为家乡修桥、铺路、造凉亭,办学办医救济乡民;今有风雨无阻背同学上学的陈吉、无私奉献养父母的养女钱惠珍、关爱留守儿童的爱心妈妈周孟菊,慈孝传统美德始终在慈城的大街小巷里流转。为了更好地传承慈孝文化,慈城每年都在重阳节前后举办“传承慈孝·喜庆重阳”慈孝节系列活动,以表彰善人善举,进一步弘扬慈孝美德,至今已连续举办了九届。与此同时,慈城编辑出版《慈孝甲天下》,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上岙村一群平均年龄58岁的业余舞蹈爱好者,围绕慈孝文化,根据生活经历,创编的情景舞蹈剧《老母亲》荣获全国首届“美蕴秋歌”社区教育成果展“十佳”,为慈孝文化赋予了新的生命力。

  在慈城,除了人们津津乐道的慈孝文化外,其实廉政文化在慈城也早有渊源,廉政典故在慈城古建筑中也随处可见。其中,慈城清风园是全国首批廉政文化教育基地,设在慈城古县衙内的清风园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与古县衙浑然一体又相对独立。清风园本着“激浊扬清”的目的,通过文字材料、壁画、雕塑、实物模型以及多媒体等展示手段和表现形式,揭露贪官污吏的下场,集中展现传统清官廉吏的群体风貌。

  慈城继承传统的脚步从未停下。打年糕、剪纸、女红、骨木镶嵌……这些传承千年的风土人情,在慈城被保护起来,成为了慈城的一个个闪光点。年糕节已成为慈城的一个传统节日。年糕馆的开设,让来自各地的游客,对年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这里,游客可以近距离观看年糕制作过程,兴趣来了,还能亲身体验一把舂米粉。该镇拥有半浦民间故事、骨木镶嵌等省级和市级非遗,区级非遗近30项,各级文保单位(点)94处。

  该镇充分发挥名人效应,推动慈城文化更上一层楼。2015年冯骥才先生亲临现场为祖居博物馆开馆揭牌,连续两年举办“乡愁归处”春日朗诵会。2017年成功邀请白岩松受聘担任慈城文化顾问,进一步提升了慈城的品牌知名度。慈城还不断加强文化阵地建设,相继建成南门寻芳公园、孔庙广场、慈湖公园、慈孝文化广场等,成为广大市民开展文化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围绕地域文化、民俗文化,定期开展庆元宵、端午、中秋等系列传统民俗活动。

  浸润千年文化的慈城,现正为这段文化打上新时代的烙印,让它焕发出更为璀璨的光彩!

稿源 编辑:江北新闻网
[ 我要投搞 | 进入论坛 | 打印该页 | 后退 | 关闭窗口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 江北区委宣传部 网络支持: 江北区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