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走进江北 >> 江北概况 | 江北名人 | 千年古县城 | 百年老外滩 | 名刹保国寺
新闻热线:87668489
稿件传真:87666163
E-mail:
newjb@vip.sina.com
newjb2003@yahoo.com.cn
首页 | 江北新闻 | 热点专题 | 宁波新闻 | 媒体看江北 | 魅力江北 | 文化旅游 | 网络政务 | 一线传真 |
您当前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江北新闻网  >  热点专题
从“心”站起来让残疾人共享美好生活
http://jbxww.cnnb.com.cn  18-07-27 14:58 】 【打印

  残疾人普遍存在孤独、自卑、过于敏感、情绪反应不稳定等心理健康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着残疾人的正常生活。

  为帮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回归社会,多年来,江北区残联推出并实施“残疾人心理健康工程”,并与百合心理咨询中心合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设立“江北区残疾人心理健康工程服务基地”,为残疾人提供心理康复服务。随着服务的深入与成熟,现已基本形成“从生理到心理到社会”的心理健康服务模式。

  我区现有户籍人口24.7万人,各类残疾人约1.6万人,其中持证残疾人6042人,占到总人口的2.4%。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残障人士比其他人更需要关爱、关注、尊重和接纳。

  近年来,江北区残联推出“残疾人心理健康工程”,并与社会组织百合心理咨询中心合作,设立“江北区残疾人心理健康工程服务基地”,成为全省首家基层残疾人心理辅导站。截至目前,已累计服务残疾人3532人次,累计支出项目资金达70万元。多年来的努力践行,为残障人士提供了专业化、多样化、精细化的心理康复服务,为残障朋友带去心灵上的温暖与精神上的支持。

  中残联康复部部长到我区调研时,对我区残疾人康复从“生理到心理到社会”的“江北模式”大为赞赏;中科院婚姻家庭研究员陈一芸,中科院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考评委主任、原中残联家庭康复部理事郭念锋来我区指导心理康复工作时认为,江北区为残疾人提供心理服务,有助于残疾人共享美好生活,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社会化运作创新机制重实效

  2005年前后,我区志愿者在入户走访时发现,残疾人普遍存在孤独、自卑、过于敏感、自尊心强、情绪反应不稳定等心理健康问题,尤其是重度残疾、一户多残、经济贫困的残疾人家庭心理健康问题更为严重。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着残疾人的正常生活,导致残疾人无法融入、回归社会。因此,关注残疾人心理健康成为残联工作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和完善残疾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也因此被江北区残联提上了工作日程。

  构建残疾人心理健康服务机制,首先需要对残疾人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现状有清晰的认识。为了让残疾人获得专业化、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服务,江北区残联通过江北区残疾人心理健康工程服务基地,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借助百合心理的专业团队以及志愿者队伍,深入残疾人家庭、工疗站、康复服务机构、各类残疾人文体活动,了解残疾人心理健康需求,获取精准的调研数据,并制定残疾人心理健康服务目录。

  多年来,江北区残联坚持每年审核更新残疾人心理健康服务目录,以适应社会不断进步带来的残疾人心理变化。心理健康工程服务基地的心理咨询师、志愿者常年坚持走村入户,在做好心理健康服务的同时,了解残疾人心理健康的动态变化。随着服务的深入与成熟,“江北残联主导,社会组织承接,建立服务机制”的心理健康服务模式已经基本形成。

  精准化服务常年坚持显实效

  2005年10月,百合心理咨询中心正式成为“江北区残疾人心理健康服务基地”,自此我区的残疾人朋友们有了一个暖心的“心灵娘家”,服务基地的心理咨询师、志愿者们用真诚、热情、尊重来关心、帮助残障人士,通过各种各样的服务项目、团体活动,赢得了全区广大残疾人朋友的认可。

  开展心理健康测评,掌握残疾人心理健康水平。为了切实了解我区残疾人的心理状况,每年上半年江北服务基地都会集中开展一次残疾人心理测评,年服务人次约400人。为了做好测评工作,服务基地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等专业人员,每次测评都能实现一对一提问和辅导。在测评过程中,难免有人会担心自己的隐私暴露于众而故意不将真实情况如实填写;也会有人突然有感而发,侃侃而谈,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社会工作者都会以专业的工作方法应对,拉近与残疾人的距离,为残疾人朋友带去一份温暖和心意。

  截至目前,我区已有3260余人次残疾人接受心理健康测评。从中获取的数据、信息,为制定江北区残疾人心理康复服务目录,以及制定其他的康复服务政策奠定了基础。

  为需要进行心理康复的残疾人提供个案服务,是残疾人心理康复服务的内容之一。特别是针对孤寡、重度残疾这两类最困难的残疾人,服务基地从实际出发,采用预约形式,上门为其服务,及时沟通疏导情绪。

  此外,服务基地还通过网络、电话、面谈等形式免费为全区残疾人提供全方位心理康复服务,包括心理咨询、心理疏导、职业规划、子女教育等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以协助残疾人提升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从社会层面实施残疾人的心理康复。

  我区还开展团体辅导课程,促进残疾人心理自我调节。随着残疾人心理健康服务项目的持续开展,我区的康复机构逐渐开始认识到心理康复的重要意义。2016年,江北区恰如家养老助残爱心服务中心主动邀请服务基地的专业心理咨询师,为在恰如家进行康复训练的肢体残疾人开展团体辅导。服务基地借助百合心理在心理咨询和创伤处理上的专业特长,多年来为恰如家185人次的脊髓伤友进行团体辅导。通过会谈辅导的方式了解他们的情绪状态、心理困扰,把重度肢体残疾人单纯的生理康复与人性化的心理康复相结合,让在恰如家进行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的伤友,学会心理自我调节的方式,走出阴霾,更加勇敢、乐观地面对生活,重回社会。

  我区还组织残疾人运动会、文娱表演等残疾人团体活动,服务基地的咨询师总是跟随着残疾人运动员、演员,为他们提供放松训练、减压指导等服务。

  举行心理健康讲座,普及自我心理保健常识,也是为残疾人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一个重要内容。仅2016年、2017年两年,我区及各街道(镇)残联联合服务基地,面向残疾人和家属,开展心理健康讲座21场,服务达500余人次,全区8个街道(镇)几乎每年都会举行一次心理健康讲座。讲座主题涉及“心理学漫谈”“如何管理情绪”“睡眠与心理健康”等。为了让广大残疾人朋友能够理解心理健康宣教内容,服务基地讲师在设计讲座时,都会注重课程的故事性,以更加贴近普通生活,导出的心理学规律和原理也简单易懂,既让大家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又能够让大家学有所得,提高自我的心理保健意识。

  此外,在各种节日中,服务基地都会安排各种各样的公益活动,为残疾人送去慰问。2015年中秋节,向全区持证残疾人及其家庭发起“金秋送暖,情系你我”的心理服务活动;2016年“全国助残日”,借助百合心理团队力量,发起“百合有爱,红梅绽放”心理服务活动……志愿者们常年坚持开展各类暖心活动,为各村、社区的残疾人的心理困扰答疑解惑,分送慰问物品,为残疾人日常生活增添光彩。

  持续化发展精益求精促实效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残疾人康复需求不断扩大,残疾人康复事业得到深入发展。开展残疾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残疾人积极、正面地融入社会,共建共享全面小康生活,一直是党和政府致力在做的事。

  自2005年10月,江北区残联与百合心理咨询中心合作设立“江北区残疾人心理健康工程服务基地”以来,江北区的残疾人心理健康工作一直处于全市领先水平。今后,江北区残联将继续做实做细残疾人的心理健康服务,以“江北区残疾人心理健康工程服务基地”为主阵地,联合百合心理咨询中心,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扩宽扩深服务内涵和渠道。持续向残疾人提供心理疏导服务,扩大残疾人心理健康测评服务面,为全区各康复服务机构提供心理健康沙龙,针对残疾老人提供心理陪护,面向残疾儿童、少年开展心理健康上门服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的基础上,建立起残疾人心理疏导机制、危机干预程序等规范化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建立完善的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将残疾人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做得更加精、细、专。

稿源 编辑:江北新闻网
[ 我要投搞 | 进入论坛 | 打印该页 | 后退 | 关闭窗口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 江北区委宣传部 网络支持: 江北区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