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走进江北 >> 江北概况 | 江北名人 | 千年古县城 | 百年老外滩 | 名刹保国寺
新闻热线:87668489
稿件传真:87666163
E-mail:
newjb@vip.sina.com
newjb2003@yahoo.com.cn
首页 | 江北新闻 | 热点专题 | 宁波新闻 | 媒体看江北 | 魅力江北 | 文化旅游 | 网络政务 | 一线传真 |
您当前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江北新闻网  >  热点专题
优化服务为百姓 争做健康守护人
http://jbxww.cnnb.com.cn  18-07-04 09:04 】 【打印

  近年来,我区医疗卫生部门围绕提高服务水平、保障群众健康核心理念,聚焦重点领域、找准薄弱环节,通过提升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探索推进分级诊疗体系建设、抓好重点医疗项目建设等多项务实举措,充分整合资源,全力优化服务、补足短板,不断提升全区医疗事业发展水平,为广大群众提供贴心、满意的医疗健康服务。

  我区秉持“家庭医生制服务融入社会,与产业结合”的理念,狠抓精准管理、服务体验、患者获得感,全力推进家庭医生制服务工作。

  截至今年4月,我区的重点人群签约率63.39%,续签率69.37%,基层就诊占比78%。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中,我区连续四年名列全市第一,大大增强了辖区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探索实施产品化运作

  我区以大健康理念,推行签约服务产品化运作,进一步拓宽签约服务费个人支付部分筹资渠道,实现多方购买。三个涉农街道和慈城镇实行街道(镇)和社区(村)组合为部分重点人群购买模式,并不断扩大受惠群体范围;与民政部门联合,实施政府为全区特殊群体买单的措施,受惠人数431人;与残联联合,为低保以外的部分残疾人买单,受惠人数达1700余人;创新企业购买渠道,试点城市信用联社为储户购买签约服务费个人支付部分。

  开展个性化精准管理

  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因地制宜创新签约方式,如甬江中心、孔浦中心与辖区企业、学校实行“医企融合”“健教整合”,目前覆盖4家大型企业,签约职工400余人;覆盖2所学校,签约学生1100余人。

  注重医防结合,各单位向老人、儿童、孕产妇等重点人群提供增值服务,如推出老年人特需型服务包、中医药特色服务包。同时,引入智能服务,通过可穿戴设备,实现远程、动态监测健康指标,打通重点人群健康服务“最后一公里”。

  优化流程提升服务体验

  通过完善市级双向转诊平台和健全基层云会诊服务网络,助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累计双向转诊6900余人次,开展远程会诊、咨询服务2.25万例,开具云处方3.2万人次。

  建成区域影像中心、心电中心、检验中心、消毒供应中心四大共享平台,提高基层诊断技术水平,如区域影像中心诊断修改率从2013年的6.65%下降至2017年的3.97%。

  构建覆盖全区的智慧预约系统,引导居民分时段就诊,预约成功率从实施时的20%提高到今年的71%。创新银企合作共建模式,已实现基层医疗机构自助服务、诊间结算和医疗费用第三方结算全覆盖。推出“智慧中心”建设,如庄桥中心试点就医三维导诊模式,通过智能手段实现“一人一诊室”,保护签约居民隐私。

  强化绩效管理提升获得感

  依托医联体平台,先后有68位社区医生与60位医联体专家进行师徒结对。实施“急救能力培训项目”,6周脱产到市级医院培训,三年内实现全科医生、社区护士培训全覆盖。通过技能比武,首批产生16名区级优秀家庭医生,树立典型。有8名基层医生受邀到市级医联体医院开设全科门诊。

  创新管理制度,推出重点指标“红绿灯”月监测制度,有效增强紧迫感,提高执行效率。倡导“以签约增加绩效奖励、以质量提升劳务价值”的理念,在深化签约服务工作的同时,同步提升全科医生的执业荣誉感。进一步提升居民就医获得感,连续两年在区民生满意度测评中位居前列。

  宁大附院出新招让孩子们更健康

  孩子是一个家庭关注的重要对象,无论生孩子,还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健康,都是大人们特别关心的事情。

  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产科、儿科等在做好日常医疗护理工作的同时,结合新形势下家庭实际需要,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拓展服务渠道,力争精准服务,满足多元需求。

  生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大事,产前、产后都很重要。宁大附属医院产科最近推出了“产后辅育”的新生儿管理项目,帮助新爸爸新妈妈们快速成为养孩子的行家里手。

  现在每天上午,产房里都要进行两个“标配”的项目:给新生儿洗澡和给新生儿按摩。

  这两个项目都不用离开产房,是护士在新妈妈的床边完成的,新妈妈们也能在护士的指导下,进行培训、操作。“作为新生代的父母,其实什么都不知道,最多也就是‘纸上谈兵’,通过医生、护士这样一系列的培训下来,我们技能得到了掌握。”新妈妈谢女士说。

  给新生儿洗澡的作用大家都明白,而给新生儿按摩则有去除“小儿黄疸”的作用,不仅能增加宝宝和妈妈之间的亲子感情,对宝宝的健康成长也是至关重要的。

  “除了这两个‘标配’项目,新妈妈在产后住院期间,还可以接受母乳喂养等十几项培训,这样当她出院回家时,已俨然是一个行家里手了,养起孩子不再费劲儿。”宁大附属医院产一科护士长刘歆说。

  在出院后,产科还有专门医务人员跟踪指导、电话随访,并为新生儿建立健康档案,主要是为了疾病发现和护理指导。事实上,这些都是宁大附属医院产科的“产后辅育”新生儿管理项目的内容。

  对于新生儿,产科将进行长达一年的相应管理,每个月都将举办宝宝和新爸爸新妈妈们参加的亲子活动,通过医生、护士和宝宝家庭的互动,锻炼宝宝的运动能力。另外,医院每周推出的新生儿宣传育儿知识讲座,受到了新爸爸新妈妈们的热烈欢迎和积极参与。

  “生育是一个延续工程,通过医务人员的提早介入进行科学有效的指导,建立正确的育儿方式,促进宝宝健康成长,能够为下一代整体人口素质提升打下基础。”分娩中心护士长仇春波表示。

  为了让孩子尽量少生病,或者即使生病了也可以在温馨的环境中得到更好的医治,宁大附属医院儿内科最近还推出了一系列实效性强的活动,竭尽所能为孩子带来关爱、呵护与快乐,精准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孩子最易患病的时期是进入幼儿园以后3-6周岁期间,吃、学、玩、休都在一起,孩子的自我防患意识不强,所以幼儿园的小朋友就成了“易感人群”。

  为此,宁大附属医院儿科吹响集结号,优秀的医生和护士组队不定期走进幼儿园,为小朋友及家长们生动讲解手足口病等疾病防治知识,为孩子们免费义诊,受到了幼儿园老师、家长及小朋友们的欢迎。

  虽说儿童节只在6月1日这天,但在宁大附属医院,刚刚过去的整个6月好像都是孩子们的节日。儿内科在病区内办起丰富多彩的趣味游园会,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温馨的住院氛围。孩子们徜徉其中,尽情玩耍。他们有的成为了“钓鱼小达人”,有的是“飞镖神射手”,有的成为了“夹娃娃小能手”,有的是“娃娃服装设计师”,还有的是小小西点师、歌唱新星、舞蹈新秀……孩子们仿佛都忘却了病痛,脸上洋溢着阳光般的笑容。

  市九院率先利用3D打印技术完成多例关节置换手术

  近日,宁波市第九医院关节外科(运动医学)团队利用3D打印技术为一位重度膝骨关节病患者实施了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技术。

  68岁的王女士被膝关节病痛折磨20余年,来到宁波市第九医院关节外科(运动医学)就诊,经医生诊断为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如果要恢复健康,需要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但是由于王女士的大腿和小腿都存在一定的畸形,给关节置换手术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原来,做人工膝关节置换是需要利用正常的大腿和小腿骨骼结构来进行定位截骨的,这样才可以将人工关节安装到准确的位置。如果患者的这些结构存在畸形,就会给手术带来极大的难度,甚至无法实施手术。

  就在王女士一筹莫展的时候,市九院关节外科(运动医学)团队的医生向她介绍了一款先进技术——3D打印技术定制截骨工具。在王女士的积极配合下,科室团队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在术前利用3D打印的关节模型进行规划,同时在电脑软件中进行模拟手术,在现实手术中利用3D打印的截骨导板进行精准的截骨,最终成功为王女士完成这例疑难膝关节置换手术。术后第二天,王女士就可以下地活动了,恢复效果很好。

  什么是“3D打印技术定制截骨工具”?真的有这么神奇好用吗?我们带着疑惑找到了市九院骨科主任方镇洙博士。

  “传统的膝关节置换手术通常需要经过10多步定位操作程序,利用大量的器械工具在手术过程中辅助定位截骨,才能保证人工关节能安装在准确的位置上,这其中不免会因为人为视线、经验等因素产生细微误差。”

  “现在有了这个3D打印技术,在手术前根据患者的CT数据就可以构建关节模型,并在软件中模拟手术实施方案,通过计算机计算精确锁定最佳截骨位置与角度,最后打印出与真骨1:1的3D塑料关节模型和定位截骨工具,在术中直接将截骨工具贴在真骨上,即可完成定位,最大程度上避免了手术误差,真正做到了个性化定制,尤其是对像王女士这样骨骼畸形的患者更加适用。”方博士介绍道:“应用这样的新技术,大大降低术中操作难度,使定位程序减少到4步,手术时间也节省了三分之一。与传统手术相比,3D打印辅助技术有切口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

  人工关节置换技术起源于欧洲,德国是最早使用该项技术的国家之一,目前应用的许多此类技术都源于德国。今年5月底,市九院关节外科(运动医学)团队的李中正主任医师带着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专程远赴德国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研修学习。回国后改进了截骨导板的3D打印模型,解决了手术中截骨定位等多个问题。

  由于此类技术在国内关节置换手术中开展较少,市九院关节外科(运动医学)团队自2016年起在浙江省内率先开展此类技术,目前运用该技术已成功进行了16例复杂疑难病的膝关节置换,为特殊患者带来福音。

  慈城镇中心卫生院家庭医生进村惠民

  当宁波的“家庭医生”正“飞入”城区百姓家之时,农村地区却由于地域广,人口分布散,传统的卫生站无法灵活满足隐匿于山坳间的医疗需求。而慈城镇中心卫生院的“家庭医生”则深入农村的土壤中,用“行走的力量”打破基层医疗的“盲点”。

  “汪医生,吃了你上次开的降血压药,麻烦帮我测量下,看血压降下来了吗?”“汪医生,我最近头有点晕,到底是哪里的问题?”“汪医生,我咳嗽几天了,你有好的办法么?”近日上午7时许,慈城镇东山村村民们一声声“汪医生”,开启了家庭医生汪润生一天的工作序幕。

  东山村近500人口,离慈城镇有5公里的路程,附近又没有医疗点,村民看病很不方便。为此,慈城镇中心卫生院特地在这里开出了我区首个家庭医生工作室,每周五上午由汪润生医生坐诊。卫生院还将汪医生的联系电话上墙,村民要带啥药,有什么疑问,可随时拨打。

  慈城镇中心卫生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院以家庭医生为主体、以信息化服务为支撑,提供预约式、订单式、个性化医疗服务,目前已在东山村、毛岙村等地建立了“家庭医生巡回工作室”。

  据了解,为了适应村民就医习惯,慈城镇中心卫生院按照地域对全科团队进行了划分,建立了“组团式”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我们的卫生站点是动态的、流动的,针对未设医疗服务站的建制村,卫生院会以‘家庭医生巡回工作室’为主体,为村民提供‘打包’的医疗服务。”上述负责人说。

  行走在乡间小径上,“家庭医生”们会携带移动随访包,用平板电脑连接4G网络,利用信息化手段,为村民提供优先挂号、预约就诊等一站式医疗卫生服务。

  “巡回工作室每月会定期开诊,每位医生配备一名专职护士,全科医生还配有健康管理服务随访包。”慈城镇中心卫生院负责人说,针对偏远农村地区村民以及失独、重型精神病、行动不便等特殊人群的需求,该院还因地制宜开展特色服务,推出了集体签约、上门签约等形式,建成了二十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村民就近就医便捷性和积极性大大提高。

  据悉,慈城镇中心卫生院自2015年开始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组建了6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对慈城全镇37个建制村的村民开展签约服务,重点对象为65岁以上老年人、0至6岁儿童、孕产妇、慢性病患者等人群,为他们提供健康管理、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等服务。目前累计签约人数达2.38万余人,重点人群在签数8200余人,重点人群在签率达65.19%,续签率72.19%。

  据悉,慈城镇中心卫生院将继续强化签约服务内涵,增加个性化服务包,在就医、转诊、用药、技术支持等方面,提高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认同感。

稿源 编辑:江北新闻网
[ 我要投搞 | 进入论坛 | 打印该页 | 后退 | 关闭窗口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 江北区委宣传部 网络支持: 江北区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