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天,是第55个学雷锋纪念日。半个世纪过去,雷锋没有随着一个时代的远去而远离,这个名字仍然如同灿烂朝阳,照耀着人们的心灵。应该如何“学雷锋”?如何让“学雷锋”成为一种常态?这值得所有人思考和关注。适逢“雷锋月”,为在江北各个角落撒下爱心的种子,以“学习雷锋汇爱江北”为主题的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在各地纷纷展开,活动以社区、乡村、景区、公共场所、交通站点、老人院等为主要服务场所,以空巢老人、农民工、残疾人等困难群体为主要服务对象,社会各界志愿者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让雷锋精神在江北大地发扬光大。
创新思路活化载体
注册志愿服务组织(队)380余个、已注册志愿者56000余名……庞大且持续在增长的数字,源自我区线上志愿者注册平台——We站,开设We站以来,实现了与市志愿服务We站的后台对接和相关数据共享,为下步做好线上志愿服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我区线下志愿服务平台也十分丰富,在湾头社区等社区(村)共建立了志愿服务驿站60余个,通过We站及各个驿站的联系,构建集区域志愿资源统筹、We志愿平台线下体验和专业志愿服务供需对接的实体阵地。
为强化保障和丰富载体,确保活动常态化开展。这些年来,全区相关单位用于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的经费超过160万元,为志愿服务在我区的发展壮大提供了经济保障。各单位兑现了“每月5帮您”的承诺,每月5日全区各级志愿服务广场开展便民服务活动,从单一的“举办活动”向常态化的“提供服务”转变。
爱心之路永不止步
一系列庞大的数字,见证着江北爱心之路的绵延发展——
据统计,去年一年,全区开展便民志愿服务广场活动280余场次,参加志愿者19500余名,服务群众36000余人次;在志愿服务广场的基础上,邀请全区100家爱心商户加盟,面向特定人群开展“百店汇爱”活动1100余场次,共服务群众6000余人次,深受欢迎;组织3800余名平安志愿者开展了“微型消防站”“平安巡逻”等志愿服务活动120余场,组织500余名志愿者开展“抵制封建迷信、陈规陋习”志愿服务活动20余场,倡导居民简约适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结合省市年度的治理劣Ⅴ类水工作安排,开展了一系列“剿灭劣Ⅴ类水,志愿者在行动”“老少同走治水路”等为主题的净水活动,全区共招募治水志愿者4600余名,参加治水志愿者超过16000余人,发放治水宣传资料7000余份,发放净水植物500余株,通过这些活动呼吁广大市民从自身做起,积极投身到剿灭劣Ⅴ类水活动中来,争当河湖的保护者和文明生态的宣传者;结合年度志愿服务工作安排,积极开展了亲情关爱志愿服务活动,400余名党员志愿者购置近8万元爱心物品到重症患者居民家中;组织了860余名学生、社工、机关党员志愿者开展帮助空巢老人、孤寡老人、残疾人志愿服务活动,如白沙街道5号空间组织开展的“关爱老兵汇”志愿服务活动、文教街道组织社区党员志愿者开展的“邻里帮”志愿服务活动、甬江街道组织开展的“关爱小候鸟”志愿服务活动、洪塘街道组织开展的“党员手牵手”志愿服务活动等,成为我区志愿服务工作又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榜样之光照亮前路
去年,先进典型不断涌现。文教街道身残志坚的梁斌,在干好警察工作的同时,利用节假日做公益,创立的“梁叔叔助学团”,目前已资助甘肃、广西、江西等贫困地区学生1600余名,捐赠了学习用具、衣服、餐具等共计300万余元的物资,其本人志愿服务时间达15000余小时,其事迹分别在中央电视台、浙江卫视、新华网等媒体上报道,先后被评为浙江好人、中国好人、2017年度“中国最美志愿者”等;新甬江人志愿服务队,全部由来甬务工的外来民工组成,其事迹被挖掘报道后,是全市唯一一个被评为“中国好人”的志愿服务组织,得到了市领导的赞扬。一年来,全区在市级以上表彰的志愿者达16人,志愿服务组织(队)4个,均排在全市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