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走进江北 >> 江北概况 | 江北名人 | 千年古县城 | 百年老外滩 | 名刹保国寺
新闻热线:87668489
稿件传真:87666163
E-mail:
newjb@vip.sina.com
newjb2003@yahoo.com.cn
首页 | 江北新闻 | 热点专题 | 宁波新闻 | 媒体看江北 | 魅力江北 | 文化旅游 | 网络政务 | 一线传真 |
您当前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江北新闻网  >  热点专题
江北民宿产业提档升级迎四方来客
http://jbxww.cnnb.com.cn  18-01-10 08:45 】 【打印

  当下,“说走就走”已经成为很多市民的旅游方式。民宿,也渐渐成为游客出行的选择。虽然民宿没有高级奢华的设施,但能让游客体验到民俗风情、感受当地人的热情与服务、体验有别于以往的生活。在江北,良好的生态环境资源,催生了一批民宿的诞生。同时,以民宿经济为抓手,我区将一、二、三产业有效融合,充分挖掘、整合、调配资源,实现统筹化管理、合作化运营,带动农民致富,努力实现一方“美丽经济”。

  民宿经济让村民增收致富

  去年12月,由宁波市旅游局、市农办等共同主办的2017中国(宁波)民宿高峰论坛举行,“老樟树”精品民宿成功入选宁波十佳特色民宿,创办人王少华也被评为“宁波市十大最美民宿女主人”。

  王少华从小在鞍山村长大,在外闯荡多年后返回故里,把奶奶家的房子改造成了民宿,取名“老樟树”。她在“老樟树”里举办过许多文艺、有趣的活动,手鼓趴、插花、布艺扎染、手作珠串等;她把鞍山村里的风景、人文、果蔬等分享给游客,设计包装鞍山独有的礼盒,让更多人知晓并喜欢上当地的农特产品。

  “单一的民宿生存空间比较狭窄,我们要利用民宿作为载体和平台,挖掘民宿的产业链,挖掘当地的农副产品,打造成农创产品。”说到如何打造好的民宿,王少华侃侃而谈。

  同王少华一样,鞍山村里有不少村民也开起了民宿,大家共同追求乡村经济。“鞍山村作为洪塘唯一的一个规划保留村,是江北重点打造的美丽乡村之一,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村容村貌已大为改观。再加之近年来,村庄整治提升项目工程完工后,每到周末爬山吃饭住宿的人络绎不绝,带给鞍山村前所未有的喜人景象。”村书记邬明忠表示,单一的打拼是无法凝聚人气的,只有抱团发展才是长久之计。为此,鞍山村在2016年成功创建宁波市农家乐(民宿)集聚村的基础上,在2017年不断完善旅游配套景观,向创建浙江省农家乐(民宿)集聚村和国家AAA旅游景区努力。

  “家园之变,环境整治才能唤醒古村乡愁。”邬明忠介绍,为吸引四方来客,鞍山村开展了环境整治等12项工程建设,使村庄生态环境得到大幅度提升。如今的鞍山村溪水绵延于田间地头,四周青山逶迤相伴。鞍山村依托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将传统村落保护与美丽家园建设有机结合,优化美化村庄人居环境,在短短几年间,实现了蜕变。

  环境好了,村庄美了,来的游客自然也就多了。鞍山村的村民从中看到了商机,乘势而上,自主创业,开始打造以“登北山游步道、品地道农家菜”“富氧生活、有氧运动”“别样鞍山、多彩生活”“乐活鞍山”等为主题的农家乐休闲旅游产业集群,先后建成农家乐餐饮点19户、民宿10家,客房近百间,农耕丰谷馆、家乡米酒坊、美术家工作社、收藏馆等特色景点4个。每户农家乐民宿经营户都已办出了所需的相关证件,真正是‘乐了城里的游客、鼓了村民的腰包’。”

  邬明忠告诉记者,目前的民宿运营,已经有力带动了村集体的经济发展,农旅产业集群的规模效应凸显,300余名农民实现就地就业,自产农产品附加值增加明显,吸引游客近10万人次。让村民尝到了甜头,感受到了“变废为宝”的喜悦,村民们对村中的传统文化保护意识也在不断加强。不过,对于今后的规划建设,仍需在细节上下更多功夫,取长补短,让鞍山村成为乡村经济的一种符号。

  打造优质民宿项目群

  近年来,慈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为美丽寻找资本,持续做好农旅融合“大文章”,培育生态经济新引擎。

  慈城镇的乡村旅游资源丰富,除慈城千年古县城外,还有半浦村、南联村、毛岙村、公有村、三勤村等这些美丽村庄,临山靠水,有林有果,有古村有古道,旅游休闲资源丰富,农旅融合发展空间巨大。

  早年前,浙江隐居集团设计师带着南联乡宿项目设计图纸来到慈城南联村与村干部对接。自正式签约后,隐居集团仅用了四个月不到的时间完成了乡宿项目设计。“隐居集团十分看好这个项目,大家希望项目早日落地,开启南联村的养生经济。”相关负责人说。

  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南联村原汁原味地保留了传统的农村味道,村里还住着许多村民,这是非常好的一种乡村旅游生态。”他们来到这里,就是想创造一种新的民宿开发模式,在未来的20年里,他们将会与村民们共生共赢。届时,他们还会对村民们进行旅游服务培训,教会他们如何经营农家乐,怎么把土特产卖给城里人,最终,能带动更多村民回到村里,在“家门口”就能赚到钱。

  同样,去年7月18日,在慈城农旅融合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包括知名品牌“墅家”在内的五家各具特色的精品民宿花落慈城,这是继隐居“乡宿”、慈舍和素心别院等系列精品民宿后,慈城民宿经济再度发力。

  来自国内知名民宿度假品牌“墅家”,其在丽江和婺源的墅家项目屡获国际大奖,具有较高的品牌影响力。“我们选择落户,就是看中了慈城镇良好的区位优势、生态环境和浓厚的人文底蕴。”“墅家”人文度假品牌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选择在南联村,将以新概念民居为主题,项目建成后有望将慈城云湖片区打造成辐射长三角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立足良好的生态休闲农业基础,慈城镇正进一步加强整体谋划和布局,通过以点串线、连线成面的递进式发展,加快农旅产业发展。据慈城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慈城北部靠山,森林资源丰富,而南部濒临姚江,水系多,地势平坦,南部、北部在地形、生态上存在一定差异。根据南部、北部的这一地理特点,再结合原有的产业基础,慈城镇正在全力打造北部乡村慢生活休闲区和南部姚江农业公园,加快推进全域景区化。

  慈城镇有关领导表示:“优质项目将带来良好的示范效应,进一步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对村民收入、就业等带来直接影响。”项目的集中落户,不仅将进一步丰富江北区旅游产品结构,同时为农村生态经济发展拓展了新模式。

  看得更远做得更好

  近年来,江北区以创建全国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区为契机,紧紧围绕“乡村让城市更向往”目标,全力打好“民宿+”这张牌,大力提升民宿经济的辐射力、带动力、影响力。全区现共有民宿经济相关经营主体逾200家,发展势头喜人。

  作为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业态创新,民宿不仅补充和丰富了旅游住宿的产品系列,同时也引领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开创了全新的消费领域。不过,其发展也面临着产品与服务趋同、盈利模式不成熟、过度与不当设计降低客人体验感等诸多问题与挑战。为此,我区先后编制《江北区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区实施意见》等规划,明确“三线五区”为重点发展区域。结合美丽乡村、农旅融合等专项规划,加快“10+10”精品示范村建设,因村制宜编制发展“路径图”,形成目标明确、布局合理、定位科学、特色鲜明的民宿产业发展规划。随着全区民宿项目的不断落地,为更好地对民宿进行统一管理和培训,提升游客对民宿的体验感,江北还成立民宿协会进行部分标准化的操作。

  与此同时,我区还加大扶持力度,鼓励民宿经营,一方面,以全面对接国家政策和宁波市的地方标准为依据,研究出台《加快发展休闲旅游产业的若干意见》《关于鼓励和扶持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的实施细则》等多个文件,支持民宿产业发展专项政策;另一方面,坚持问题导向,对症下药,将解决现实困难和问题作为政策扶持的重点内容。

  2015年,江北在全市首创联合审批试点,有效解决了办证难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深入研究破解土地受制、投融资渠道狭窄、经营产品单一、管理服务水平较低等突出问题的政策举措。如:针对土地受制问题,要引导农户转变观念,使他们认识到发展民宿经济是自身致富和改变周边环境的有效途径,鼓励他们通过整合盘活现有闲置资源,来扩大民宿经营规模;同时建议在不违背农村建房刚性规定的前提下,创新扶持政策,对鞍山村、毛岙村等规划保留村,适当放宽空间高度、容积率等指标限制。

  “民宿是农家乐的升级版,也是乡村旅游的重要窗口之一,江北还将利用多产联动的方式,以民宿为载体吸引客流,再通过蓝莓、杨梅、葡萄等蔬果采摘与土特产农家乐等江北特有的旅游活动相结合等途径,实现民宿的二次发展。”有关部门负责人说。

  记者手记

  民宿多元业态发展成新亮点

  随着消费升级,用户对于度假生活需求逐步提高,从记者的采访中,可以感受到传统的民宿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所需,我区也引入了多家知名民宿品牌的入驻。民宿行业产生了凝聚作用,在业态的呈现上更为完善。同时,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这些民宿得到了更为充分的良性竞争。

  以“游”为例,传统业态中,多为单一的观光游,而在甬江街道和慈城镇等民宿中,已经设有亲子、养生等不同的形式,以满足不同用户。此外,这些民宿也会提供自然人文景色观赏、个性化的定制旅行等不同选择,让用户可以个性化地选择所需的服务。

  目前,整个旅游行业正在受到消费升级的影响,消费者对于度假生活方式的需求正在逐渐改变,不只是消费目的地从原来的观光景区转变为度假旅行场所,需求类型和消费习惯也正变得多元化。

  所以,拥有多种业态的民宿的集中,可以高效地进行优质资源的供给,从一开始便能以多元业态融合的形式展开项目,缩短资源配置的磨合期,而不同的农旅项目,也将产生出新的消费点,满足用户的多样需求。

稿源 编辑:江北新闻网
[ 我要投搞 | 进入论坛 | 打印该页 | 后退 | 关闭窗口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 江北区委宣传部 网络支持: 江北区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