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上午,北京八宝山苍松垂穆,翠柏含悲。江北籍中国工程院院士、电子信息工程专家童志鹏在这里安息长眠。童志鹏是我国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电子信息工程领域著名专家,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于12月19日因病去世,享年93岁。江北区政府、庄桥街道等单位一行7人组成的家乡代表前去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为院士送行。
毅然回国投身国防科技事业
1924年,童志鹏出生于宁波慈溪童家村(现位于江北庄桥街道),在星荫小学(现为海曙中心小学)、效实中学就读,1942年以优异成绩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最热门的电子专业,4年后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深造,1950年获电机工程博士学位。毕业当年,他婉拒了留美的高薪工作机会,决心回到祖国。为方便离境,童志鹏放弃了在美的全部家当,随身只携带了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权威书籍和一些自己的学习笔记。
回国后,童志鹏接到的第一项任务是负责为抗美援朝战场设计我国第一台军用步话机样机。经过无数次实验、试制,童志鹏仅用了一年时间,就成功研制出比美军装备的无线电台更加轻便省电的新中国第一代军用电台,并迅速装备前线部队。
为“两弹一星”装上“电子心”
为满足国家对无线电通信方面的需求,从1957年到1965年,童志鹏主持完成了新一代军用电台、航空专用电台、航空雷达、地面微波接力通信设备等众多电子设备与系统的设计、生产。他主持研制成功的地面微波脉冲接力机、中国第一代机载雷达等电子设备与系统,后来成为“两弹一星”电子系统的核心装备。
1972年,童志鹏被派往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按照中央要求,圆满完成了有关电子测控系统调试任务。1974年,童志鹏担任卫星通信工程测控系统总体任务负责人,期间主持研制的测控系统达到国际同期先进水平,为“两弹一星”事业做出重要贡献。
1997年,73岁的童志鹏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对他而言,这并不是功成名就的身退之时,却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新征程、新起点。进入21世纪,童志鹏敏锐察觉到未来战争的新特点与技术发展趋势,率先确立和引导了平流层飞艇信息系统和信息栅格技术的重大研究方向。
心系家乡恩报桑梓
“童志鹏院士桑梓情深,一直以来十分关心家乡的经济社会建设发展。”原江北区科协主席叶五进深情地回忆道,童志鹏院士曾到庄桥童家村参观旧居,到村委会进行座谈。在庄桥街道科技馆落成时,题词“发展科技日新月异”,希望家乡科技事业日新月异,勉励学生们树立人生目标,形成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良好风尚。
他还曾多次与我区贝斯特航空技术工程有限公司的领导和科技人员进行深入交流,鼓励企业多申报专利,利用自主知识产权占领市场。2010年5月18日,童院士出席江北区科学技术协会第七次代表大会,并受聘担任区科协名誉主席。“他在科学领域是泰斗级的人物,却愿意接受江北小小的科协名誉主席的位置,体现的是对家乡深沉的爱啊。”叶五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