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山二水一分田,是浙江的地质风貌。小城镇,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农村,在城市化发展中扮演着承上启下的角色。而江北,连山、连水、连村又连城,为此,打好生态牌,将绿水青山真正变成百姓的金山银山,就成了江北乡镇做好小城镇特色提升工作的必由之路。
为贯彻落实省委号召,补齐小城镇建设短板,我区自去年10月份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预计在3年时间里,完成洪塘、庄桥、孔浦3个街道和慈城镇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努力实现区域内环境面貌改善,功能布局合理,乡风文明和谐的美丽城镇。
据统计,我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第一批项目共63个,计划总投资额约为41.71亿元,今年度预计完成项目投资额约31.35亿元。截至目前,已开工项目55个,完工项目19个,已完成投资20.74亿元,开工率87.3%,其中列入2017年达标计划项目30个,目前已全部开工,完工13个项目,开工率达100%。
一年来,我区小城镇生产、生活、生态环境质量都得到了逐步提升。江北,正因小城镇的全面整治而变得更加美丽。
分组作战出成果
一年来,我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排出任务书、时间表、作战图,并以“道乱占”“车乱开”“线乱拉”“低小散”块状行业、卫生乡镇等7个专项行动为重点,全面改善小城镇面貌。
谋定而后动,行动从开始到目前,各专项组的成效如何?根据排摸,“道乱占”专项组共排查出81个问题,目前79个问题已完成治理,并对52条主次干道及其他道路实施了路(街)长制。为治理“车乱开”现象,慈城、洪塘组建了小城镇专门交通协管队伍,整治道路科技抓拍系统正在建设中。截至目前,累计查处各类交通违法48834起。
走在乡镇街头,各种电线如同“蜘蛛网”悬挂上头。经过近一年的协调,目前,慈城、洪塘已完成地下基础管道建设。在入户线整治方面,慈城与洪塘都已对样板道路附近区域采用“三网合一”方式进行整治,整治结果通过验收后将大范围铺开。
与此同时,我区共排查出157家“四无”企业,并制定相应整治任务,截至目前,已完成135家企业的淘汰整治及小微企业园建设工作。
卫生乡镇创建是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组成部分。目前全区4个小城镇的卫生街道(镇)创建工作正如火如荼开展中,截至目前,洪塘、慈城已完成省级卫生街道创建工作的区级考核,其中,洪塘也已完成向市爱卫办的申报。
创新工作亮点多
值得一提的是,江北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道路上,探索出了一条江北模式。其中,在小城镇推进过程中,不仅要注重“面子”,更注重“里子”。我区结合“海绵化”理念,形成了有“海绵特色”的小城镇治水体系,对小城镇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回收再利用,并提升区域内雨水总体利用效率。
此外,我区立足各小城镇产业实际,将“产业特色”与“整治行动”相融合,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产业化”。慈城镇将旅游产业与整治行动相融合,新建古县城东入口50亩花田景观,并计划推进清道观区域景观建设,恢复大东门城楼及瓮城等工程。洪塘结合“房乱建”治理工作,利用腾出的新空间,引入大美儿童世界宁波特色亲子小镇项目,促进了小城镇产业的转型升级。
同时,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中,我区结合“智慧城市”建设,实现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智能化”。其中,慈城通过引入“智慧城市”理念,利用“智慧慈城”平台,建立“智慧城镇感知系统”“智慧景区系统”“智慧停车系统”三大系统,对慈城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实现“智能化”管理,从而提升小城镇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