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走进江北 >> 江北概况 | 江北名人 | 千年古县城 | 百年老外滩 | 名刹保国寺
新闻热线:87668489
稿件传真:87666163
E-mail:
newjb@vip.sina.com
newjb2003@yahoo.com.cn
首页 | 江北新闻 | 热点专题 | 宁波新闻 | 媒体看江北 | 魅力江北 | 文化旅游 | 网络政务 | 一线传真 |
您当前的位置 :江北新闻网 > 热点专题 正文
志愿服务蔚然成风 文明之花竞相绽放
http://jbxww.cnnb.com.cn  17-03-03 08:51 】 【打印

365党员义工服务队成员为老人发放免费服务联系卡

“志愿在心中,义工在行动”365党员义工服务专场

  随着当前我国公益事业的不断发展,志愿者服务队伍在不断壮大。志愿服务是一项广大市民都可以参与的活动,向邻里伸手相援,就是友善;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创造机会,就是关爱;在全社会形成相助相帮的风气,就是和谐。大大小小的志愿者队伍,用实际行动,为文明创建与和谐,为城市建设与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为有需要的群众带去更多的温暖。一幕幕感人瞬间,一件件感动故事,在传递着人间真情大爱,温暖着我们这座城市。

  成效▶▶▶

  常态化活动打响服务品牌

  在江北的街头、广场、社区……您总会看到这样一群人,他们头戴小红帽,身穿背心,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他们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篇篇无私奉献的动人乐章,把正能量传递到每个人的心中。

  随着公民文明素养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人投入到公益事业中,推动公益事业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在江北,各类志愿者队伍悄然成立、不断壮大,志愿服务已经蔚然成风,志愿者——这一响亮的名字,已经成为我区一张亮丽的名片。

  我区以日湖志愿服务广场为大型志愿服务活动主要阵地,精心打造以“每月5帮您”为代表的区志愿服务活动品牌。近年来,我区志愿服务活动已经常态化,全区各级志愿服务广场每月定期开展各具特色的便民服务活动。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团队也深入社会基层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去年,全区共举办大型志愿者活动24场次,参加志愿者2200余人次。

  区志愿服务指导中心去年9月正式挂牌成立。在老外滩建立运行了全市首家志愿服务WE站,探索“政府+市场”的营运模式,取得良好成效。区第二家志愿服务WE站在白沙公园也即将投入运营。

  去年以来,“礼让斑马线、文明过马路、排队守秩序、礼仪待宾客”“迎接G20人人讲文明——做文明有礼江北人”“护航G20·江北志愿者在行动”“护航山地马拉松”等一系列大型志愿服务活动共12场,参加志愿者达1200余人次。志愿者们在服务中心工作、服务民生、弘扬志愿服务精神的同时,为全区城乡品质提升,培育讲文明、重奉献的良好社会风尚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亮点▶▶▶

  志愿者的微笑是最美名片

  一支支志愿服务队伍,就像一朵朵盛开的鲜花,流淌着火热的血液,温暖着一个个需要帮助的人。

  宁波市城管义工协会江北办事处,是宁波市城市管理义务工作者协会首批成立的办事处之一。目前,共有注册会员1万余名。办事处成立以来,先后在城区4个街道和宁波大学科技学院等机构设立了服务点,并在25个社区及宁波大学材料化学院、宁波工程学院等学校、企业设立了联络站,尤其是在宁波来福士广场开创了首个有害垃圾回收驿站。办事处秉承“快乐,奉献,互动,永恒”的义工精神,不断完善公众参与的长效机制,扩大义工品牌影响力,先后推出“bo绿服务队”“徐辉保洁班”“无名草志愿服务队”等深入人心的义工品牌。

  白沙义工协会,以“有时间做义工,有困难找义工”为口号,11年来,已累计服务工时超过12万小时,直接受惠群众达23万人次。自2005年成立至今,义工队伍由最初的几十位成员发展到如今的1500多人,先后推出了20项服务品牌,成为全市公益的一个典型样本。白沙义工协会作为社会组织孵化阵地,拥有独立的法人,并聘请了专职秘书长负责协会的具体运营,为广大公益社会组织的孵化提供指导和场所。目前包括协会本身在内的从事公益活动的社会组织已有20余个。与此同时,街道又成功孵化了11个社会组织。

  洪都社区“绿色家园”,作为洪都社区首个环保团队,倡导健康生活理念,开创小区垃圾回收利用献爱心新模式的先河。团队建成以来,先后扩充3次,已拥有近10人的固定团队,团队口号“用鼓掌的双手做环保”,定期在洪都社区内开展环保垃圾分类活动,通过垃圾分类,变废为宝,爱心循环,寓教于乐,引领洪都品质生活新风尚。此外,洪都社区还有一个志愿者平台——“亚玲工作室”,由社区热心居民组织,无偿为适婚男女婚恋需求服务,解决社区单身男女交友难、婚恋难问题。目前,该工作室已拥有众多公益红娘志愿者。

  甬江街道梅堰社区“新甬江人”志愿者服务队创立于2007年3月,是我区首个全部由外来务工人员组成的志愿服务组织,目前已形成以社区志愿者服务站、社区志愿服务基地、社区志愿服务广场“三位一体”的阵地框架。现有注册志愿者近300人,分设8个特色服务分队,服务项目30余项。志愿者服务队里有一支“881(帮帮你)”便民服务队,由有一技之长的维修“专业人士们”组成;此外,还有“梅韵艺术团”“文明交通”“保洁护绿”等各类志愿服务小队。“新甬江人”志愿者服务队已经成为我区一张响亮的服务名片,去年还荣膺“中国好人”称号。

  思考▶▶▶

  探索打造现代志愿服务体系

  日益壮大的志愿者队伍,正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为让全社会志愿服务形成持续发展的良好氛围,公益事业发展获得源源不断的资源支持,我国在健全志愿服务制度和规范化管理上加快了步伐。如何更好地推动志愿服务发展,也成为各界关注和探讨的话题。

  首先,健全志愿服务组织孵化机制。社会组织孵化基地要吸纳志愿服务组织进驻,在项目开发、能力培养、合作交流、业务支持等方面提供有针对性的扶持。鼓励各地建立志愿服务组织(项目)孵化园,支持志愿服务组织的启动成立和初期运作,提升服务能力。积极建立志愿服务组织与政府机关、群团组织、企事业单位、其他社会组织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沟通交流平台,鼓励银行、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专业机构为志愿服务组织提供免费的资金证明、审计、法律咨询等服务。

  其次,积极推进志愿服务组织承接公共服务项目。充分发挥志愿服务成本低、效率高,组织灵活度高、创新性强的特点,积极支持志愿服务组织承接扶贫、济困、扶老、救孤、恤病、助残、救灾、助医、助学等领域的工作,加大财政资金对志愿服务运营管理的支持力度。充分利用好志愿服务指导中心、网站、媒体等相关载体,及时发布政府部门需求社会力量承担的服务项目,为志愿服务组织获取相关信息提供便利。

  再次,强化志愿服务供需对接。立足需求,着眼民生,积极向志愿服务组织开放更多公共资源,鼓励各单位、社区为志愿服务组织提供服务场所。支持和鼓励社会志愿服务组织走进基层,了解群众需求,有针对性地做好志愿服务规划、设计、开展服务活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及时有效匹配志愿服务供给需求。推广“菜单式”志愿服务经验,鼓励引导志愿服务组织公开本组织志愿者技能、特长和提供服务时间等信息,与群众需求有机结合,逐步建立志愿服务供需有效对接机制和服务长效机制,全面提高志愿服务水平。

  最后,加大经费支持和保险保障。逐步扩大财政资金对志愿服务组织发展的支持规模和范围,加强对志愿服务组织的财税政策支持优惠力度。依法大力发展志愿服务基金,切实加强管理,积极搭建爱心企业、爱心人士与志愿服务组织之间的桥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支持志愿服务组织发展,为志愿服务组织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他山之石

  国外志愿服务发展经验

  在西方国家,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已成为广大公民的自觉行动,这一行动也已被视为加强公民道德教育的有效手段,在维护社会稳定的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志愿服务走向社会化。法国政府明确规定,凡18周岁以上符合条件的男性公民,必须履行国民志愿役,如有违犯将被处以两年有期徒刑;韩国自1995年就将初中生志愿服务活动义务化;墨西哥政府则规定大学生在校期间只有从事过6个月以上的志愿服务活动,才能获得毕业文凭。

  志愿服务大众化。据统计,美国在2010年有6280万人参与了志愿服务活动,占到人口总数的26.3%。服务时间累计达到81亿小时,为社会创造了近1703亿美元的价值。英国是志愿服务最为成熟的国家之一,志愿服务的种类也非常之多。英国有半数以上的人都会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平均每周服务4个小时;德国的环保志愿者中有1/3的人每月会平均花费15个小时参与各类环保志愿工作。

  志愿服务市场化。政府的支持、服务所得的相关收入以及一些民间捐赠是国外非营利组织资金的主要来源。据统计,2009年美国非营利组织收入的42%来自于提供服务的收入,30%来自政府拨款,20%属于捐赠收入,而剩余的8%则来自投资收益。在我国,非营利组织收入中,政府拨款和服务收入构成了其主体,其中政府拨款占53%,服务收入占31%;民间捐赠占10%,国外援助以及其他收入占到了6%。

  志愿服务法律化。志愿服务活动的有效开展,有赖于社会保障和法律的支持。美国、德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对于志愿服务都已经有了明确的法律规定,借助法律可以将志愿服务工作的使命、志愿者与服务对象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等加以明确。例如,美国在1973年颁布了《志愿服务法》,加拿大出台了《志愿工作法》,德国制定了《奖励志愿社会青年法》,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为志愿者提供了保险以及法律的支持。

稿源 新江北 编辑 江北新闻网
[ 我要投搞 | 进入论坛 | 打印该页 | 后退 | 关闭窗口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 江北区委宣传部 网络支持: 江北区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