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走进江北 >> 江北概况 | 江北名人 | 千年古县城 | 百年老外滩 | 名刹保国寺
新闻热线:87668489
稿件传真:87666163
E-mail:
newjb@vip.sina.com
newjb2003@yahoo.com.cn
首页 | 江北新闻 | 热点专题 | 宁波新闻 | 媒体看江北 | 魅力江北 | 文化旅游 | 网络政务 | 一线传真 |
您当前的位置 :江北新闻网 > 热点专题 正文
培育家庭农场 发展现代农业
http://jbxww.cnnb.com.cn  16-11-23 08:51 】 【打印

慈城春波蓝莓农场一角

  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它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和主要推动力量,代表了今后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近年来,我区积极发展家庭农场,不断完善和创新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努力实现农业集约化经营,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样本

  春波农场蓝莓种植试水成功

  在慈城镇洪陈村夏家,有家慈城春波蓝莓农场,这里的百亩土地里都种上了一株株“高大上”的蓝莓树,远远望去绿叶婆娑,煞是壮观。

  这些天来,农场里的工人们正忙着修剪蓝莓树枝、壅施有机肥。“现在得抓紧时间为明年的蓝莓生长‘蓄力’,争取到时能有个好收成。”农场负责人王春波擦了一把额上的汗珠说。

  王春波和妻子、女儿一家三口经营着这个蓝莓农场。“平时一般雇用三、五个工人从事除草、施肥等活儿,而在5月—7月的蓝莓采摘期,农场就得雇用四、五十人来采摘。”王春波说,有时忙不过来,他们夫妇还会叫上双方的兄弟姐妹等一众亲戚一起上阵帮忙采摘。

  据王春波介绍,该农场总共种有107亩蓝莓,2013年1月,这批蓝莓作为新品种第一次引入江北。“这些种子都来自遥远的北美洲,刚来到还遇到了点困难。”王春波说,蓝莓种植对土壤生长条件很苛刻,又要水分,又不能积水,本身这里是黏土地,对草莓生长不利,为此他们通过各种渠道,从辽宁装来草炭、用下的蘑菇渣放在田上,成本每亩大约要8000—10000元左右,这样才适合种蓝莓。经过细心培育、改良,蓝莓终于在江北土地上扎下了根,第二年5月10日前后就挂果迎来丰收,开始陆续采摘上市。王春波欣喜地告诉记者,目前农场有多个蓝莓品种,挂果期不相同,蓝莓采摘期可持续2个多月,到旺产季节,农场还推出农家乐式的游客采摘活动吸引顾客。据王春波透露,今年农场的蓝莓销售额达300多万元。

  王春波说,一般新种植的蓝莓需要经过3年培育才会结果,但是他们提早一年就做到了。其原因是与他们的精心投入密不可分的。因为蓝莓的生长环境要求土壤偏酸,而我们南方地区的土壤偏碱。所以要想种蓝莓,必须先对土壤进行改良,将偏碱的土壤改造成PH值在5.2左右的偏酸土壤,才利于蓝莓的生长。

  除了改变土壤的酸碱度,蓝莓对土壤肥力的要求也很高。为此,他们又投入了大量的生态有机肥,再配以羊粪、猪粪、牛粪等农家肥,所以长出来的蓝莓品质很高。

  此外,蓝莓对化学成分十分抵触,所以他们全程采用全生态无污染的种植方式,不用任何化肥、农药、生长激素或除草剂,所有蓝莓根部周围的杂草都是通过人工方式清除的。

  种植蓝莓以来,农场每年都要投入大额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今年,又投入七、八十万元进行改造和建设,目前农场的各类设施已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提升,先后建成保鲜库、冷冻库、预冷间,购置了选果机等,实现了地膜、喷滴灌、防鸟网全覆盖。“这投入虽大,但与种植蔬菜和一般瓜果相比,这效益高了几十、上百倍,投入很快就可收回。”王春波说。

  “除了做好生产环节,产品的销售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王春波说,为拓展渠道,他每年都积极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各种展示展览和产品推介会等活动,如蓝莓节、蓝莓联盟大会、技术研讨会、无公害培训等各种会议和培训,并通过农场微信平台、美团等方式开展营销。同时,农场十分注重品牌建设,注册“佳健丽”商标,大力推行品牌销售。目前,农场的产品通过休闲采摘、批发零售等销售模式,除在宁波本地广受欢迎外,还销往杭州、绍兴、上海等地。

  春波蓝莓农场还十分重视科技创新,积极进行种植技术、保鲜技术等研究,其中蓝莓气调保鲜技术研究,列入了区级科技计划项目,取得了区级科技计划项目奖。“有付出就会有收获。”王春波对此深有体会:去年农场被评为“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今年又获得“宁波市十佳家庭农场”的荣誉称号,这就是对默默付出的最好褒奖。

  现状

  全区注册家庭农场137家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区的农业设施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也得到快速提升,特别是在城镇化快速推进和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的背景下,农村土地流转速度加快,发展规模经营逐步提到日程上来,由种植大户、养殖大户等形成的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逐渐显现出来。据悉,目前我区在工商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有137家,其中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2家。

  从产业分布看,以种植业为主。据工商注册信息统计,我区家庭农场主要以果蔬、粮食种植为主,占比约90%;种养结合占比约10%。种植业主要集中在葡萄、蜜梨、蓝莓、盆景、水稻、蔬菜等产业。

  从组织形式看,以个体户为主。目前,我区家庭农场工商注册登记的形式主要有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形式。在137个家庭农场中,个体工商户家庭农场119家,占86.9%;个人独资家庭农场17家,占12.4%;有限责任公司1家,占0.7%。

  近年来,我区家庭农场发展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在培育、发展过程中也还存在着如下一些问题。

  一是规模小,管理水平较低,经济效益不高。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了促进家庭农场的推广,各地设定了较低的准入门槛,放宽了经营范围等限制,并提供便捷注册登记服务,导致部分注册后实际不经营等待政策扶持的农场出现。受城乡二元体制的影响,我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和高素质劳动力大多转移到非农产业,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大多年龄偏大,受教育程度不高,对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和新品种了解较少,缺乏现代的经营管理理念,限制了家庭农场规模化经营水平的提升。加上季节性雇工成本快速上涨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家庭农场经济效益难以得到大幅度提升,制约着家庭农场的健康发展。

  二是组织化程度低,社会化服务滞后。家庭农场发展需要专业化,对于特定地区发展什么样型的家庭农场需要一个总体的部署。但是,部分家庭农场的基础条件较薄弱,组织化程度低,大多数仍处在生产环节,没有向产业链两端延伸,产品销售基本上是一家一户单打独斗,缺乏类似台湾“产销班”的专业组织,大部分专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不够规范,未能正常开展活动。同时,对家庭农场缺乏专业技术指导,而社会化服务体系尚未建成,致使许多农户扩大了生产规模,申请登记了家庭农场,但生产经营水平没有提升,效益没有提高。

  三是缺少保险服务平台。由于农业生产具有弱质性的特点,家庭农场在发展中往往对农业保险有一定的需求。但针对保险机构而言,资本的逐利性导致保险机构并不愿意为家庭农场提供服务支持,并且保险机构现有保险产品不能完全符合家庭农场保险需求所呈现出的“周期性、季节性、时效性”的特点。目前,我区乃至整个宁波市农业保险供给主体单一,多数保险机构尚未开展农业保险业务,政策性补贴品种范围小,保险品种创新不足,以及尚未建立健全的农业保险巨灾分散体系和农业保险再保险体系等原因,限制了农业保险的可持续发展,从而降低了家庭农场对农业保险的可获得性。

  总之,以上这些问题都需要逐步加以改进与完善。

  对策

  多管齐下推进家庭农场良性发展

  加快培育和提升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所在。家庭农场作为提高农业集约化水平的有效载体,在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中表现最为活跃,最具生命力。在培育和发展家庭农场中,应循序渐进,通过政府主导、企业协调,探索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等,多管齐下推进家庭农场良性发展。

  首先,要循序渐进,提高经营管理能力。家庭农场的培育发展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现阶段推广家庭农场不宜操之过急,不能追求形式和数量,应主要在家庭农场产生与发展的环境上下功夫。比如在产业组织化,服务体系完善,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农业经营者进入退出机制,农业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下功夫,要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对农民而言,关键是要着力于自身素养和能力的提高,使自己成为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者。家庭农场是农业家庭经营的一种类型,农业的家庭经营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专业大户,兼业农户都属于农业家庭经营的范畴。

  同时,应政府主导,企业协调,构建“农合联”服务体系。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各类为农服务组织联合起来,成立由政府主导、企业协同的混合经济制“农合联”,构建起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政府通过委托或购买方式将涉农服务事项转由“农合联”组织实施,降低农场运营成本,联合扩展销路。

  此外,应探索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通过政府推动,引导现有保险机构办理农业保险业务。争取专业性的农业保险公司设立机构,拓展业务,逐步形成多形式、多渠道的农业保险体系。强化产品创新,优化险种结构,不断推出保费低廉、保障适度,能够满足农场主、种养业大户及单个农户需求的多样化的农业保险产品。

  相关专家表示,多举措培育、推进家庭农场良性发展,有利于促进土地等生产要素向生产经营能手集中,有利于开展集约化经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实现农业机械化,大幅度提高土地利用率、投入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对发展现代农业具有重要的作用。

稿源 新江北 编辑 江北新闻网
[ 我要投搞 | 进入论坛 | 打印该页 | 后退 | 关闭窗口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 江北区委宣传部 网络支持: 江北区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