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走进江北 >> 江北概况 | 江北名人 | 千年古县城 | 百年老外滩 | 名刹保国寺
新闻热线:87668489
稿件传真:87666163
E-mail:
newjb@vip.sina.com
newjb2003@yahoo.com.cn
首页 | 江北新闻 | 热点专题 | 宁波新闻 | 媒体看江北 | 魅力江北 | 文化旅游 | 网络政务 | 一线传真 |
您当前的位置 :江北新闻网 > 民生观潮 正文
宁波实施卫生"双下沉、两提升" 基层老百姓看病方便了
http://jbxww.cnnb.com.cn  16-08-15 09:06 】 【打印

  大医院专家送医到基层

  星期三早上7:25,李惠利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黄诗良急忙赶到奉化溪口医院,当天他需要坐诊看病人30个,做胃镜15例,肠镜3例,还有两个肠息肉内镜下微创手术。一年多来,每星期三,黄诗良都会到溪口医院坐诊一天。

  其实,在过去的一年多,我市中心城区的大医院共有119位专家,同黄诗良一样,轮流定时“下沉”到各基层医院坐诊。

  构建区域医疗机构联合体,大医院专家送医到基层。这是我市“双下沉、两提升”的一项重要举措。

  2014年11月,市政府印发了《宁波市开展区域医疗机构联合体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在市中心城区,以中心城区5家三级医院作为牵头单位,联合区域内的二级及以下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29家基层单位组建了5个医联体。医联体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牵头医院负责制,重点围绕统筹医疗资源管理、建设医疗信息共享平台、强化基层医务人员业务指导培训、加强基层骨干医师重点培养、科学开展双向转诊、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六个方面开展工作。

  据统计,截至今年4月份,基层共开设固定的市级专家社区门诊52个,5家大医院50余个专科的119名副主任医师及以上的专家轮流到基层坐诊。

  这些大医院专家的“下沉”,不仅帮助基层百姓解决了困扰多年的疾病,而且极大地方便了基层群众看病。

  “做梦也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看上大专家,真是省心、省力、省钱!”8月10日,84岁的陈大爷在溪口医院做完胃镜,开心地告诉记者。家住溪口跸驻村的陈大爷一直有胃病,因为不想跑远路进城看病,一拖就拖了好多年,前几天大爷听说有李惠利医院的专家在溪口医院坐诊,就兴冲冲地来到了溪口医院。“才花了200多元钱,省去来回奔波之苦,真方便!”临走时,老人家握着黄诗良医生的手,一个劲地道谢。

  在人才培养方面,积极开展师带徒模式的导师制,遴选医联体牵头医院的骨干专家担任导师,开展精准式适宜技术培训和业务指导。目前医联体内已有104名导师累计带徒132名。

  据了解,目前,余姚、镇海、宁海等地也积极开展本行政区域内的医联体建设工作,通过政府引导、政策保障,扩展县域内六大资源共享中心服务功能,优化医学培训项目,强化卫生信息共享,确保了县级医疗资源对重点卫生院的下沉覆盖。

  看病难,这是一个全国性的难题。如何改变这一局面,让基层老百姓生小病少往大城市跑,尽量能就近解决?

  2012年底,浙江省委作出“双下沉、两提升”的重大决策,着力推动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医务人员下基层,提升县域内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群众就医满意度,补齐民生短板。为贯彻省委、省政府“双下沉、两提升”政策,这几年,我市结合宁波实际,推出了多项有力举措:构建医联体,大医院专家送医到基层;推行契约式家庭医生制服务;于全国率先建设“云医院”……

  通过几天的实地采访,记者欣喜地看到,宁波基层看病难的状况正在逐步得到缓解。采访中,多名患者向记者反映:“现在看病比以前方便多了!”

  2015年1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2015年度公共服务蓝皮书》,我市的医疗卫生满意度在全国38个主要城市排名第二。2016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发布《2016年度中国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调查报告》,我市的“公共服务整体满意度”及“公立医院服务满意度”在全国35个主要城市中均排名第一。

  家庭医生、“云医院”,看病好方便

  65岁的姚老伯患有糖尿病。以前,他隔段时间就要跑市区医院。自从去年和慈城镇中心卫生院家庭医生黄美芳签了约,姚老伯省心了。“看病就找黄医生,约好时间不用等。以前要去大医院拿的药,社区现在都有,医药费还低很多,而且一次就能配好2个月的药。需要医生上门可以打电话,如果要去大医院,黄医生也会帮我联系好。”

  推行契约式家庭医生,让老百姓不出家门就能享受医疗服务。这是我市“双下沉、两提升”的又一大有效举措。据统计,截至今年4月底,全市共有14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全面开展签约服务工作,签约家庭医生共3130名,签约居民人数共计27.2万人,对签约居民提供诊疗157.4万人次,减免一般诊疗费1138.7万元,已提供签约居民个人健康诊断报告7.9万份,提供健康管理方案9万份,根据需求评估提供出诊服务3179次,开设家庭病床148张。经家庭医生有序转诊到综合性医院就诊的3172人次,预约到综合性医院提供大型医疗设备检查的845人次。

  通过开展一对一的精准化服务,签约居民的就医获得感明显改善。记者在江东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了解到,今年该区签约家庭医生的居民大幅增多,到今年7月底,全区家庭医生签约的共有33947人,占全区户籍人口比例为12.8%,其中重点签约率为43.34%。

  2014年9月,宁波于全国率先开展“云医院”建设,成为首尝螃蟹者。患者上网与医生预约时间,医生网络视频或电话看诊、开处方,处方药物快递送上门———这种全新的“云看病”方式,开始走进宁波人的日常生活。

  目前,全市通过“云医院”平台开展了门诊、住院、检验检查三个方面的双向转诊业务,为实现提前预约,精确转诊提供了技术保障。全市二、三级医院依托“云医院”平台,建立了远程医疗服务中心、医院云诊室,通过建设“网上医联体”,让城乡居民享受更加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

  据了解,目前,全市已开设高血压、糖尿病、心理咨询等13个专业“云诊室”,已建成12个远程医疗服务中心,70余个基层云诊室,签约医生近千名。在试点地区已初步实现了“足不出户看云医、不出社区看名医、医生网上做随访、公共卫生云路径、我的健康我管理”的目标。

  超六成患者在基层医院就诊

  “双下沉、两提升”长效机制建设的目标指出:到2017年底,城市公立医院普通门诊量逐步减少,实现90%左右的患者在县域内诊疗。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双下沉、两提升”以来,我市基层医疗机构门急诊人次、县域内医疗机构住院人次等核心监测指标较前有所上升。据统计,2015年全市基层医疗机构门急诊量在全市医疗机构门急诊量中的占比为60.57%。

  “分级诊疗的成效正在慢慢体现出来。”采访中,有关人士说,虽然目前分级诊疗的效果还不明显,但是这绝对是个发展趋势。

  现实中,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已经在我市很多地方铺开。

  家住西门街道的吕先生经常需要应酬,平时又不注重锻炼,年过五十,不但体重超过了200斤,身体的各项指标都亮起了“红灯”:血脂、血糖都超过了正常标准。今年年初,他的家庭医生胡佩芳根据他的化验单,认为情况不乐观,将他转诊给第二医院心血管科主任医师蔡小婕。蔡小婕通过双向转诊平台,当即将他收治并安排了第二医院的病床。经确诊,吕先生患有早期胃癌。“幸好发现得早,治疗得早,把命给捡回来了。”目前,吕先生已经康复出院。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西门望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向宁波二院转诊246人次。江东区各基层医院从今年4月开始开展电子双向转诊,到7月底,区内4家基层医院已向李惠利医院转诊患者558人次。

  大医院的普通门诊病人在减少,基层医院的门急诊病人在增加。这是“双下沉、两提升”以来出现的一个变化。

  江东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健康管理科副科长毕四岭告诉记者,今年1月到6月,该区5家社区医院的业务量比上一年同期增长了9.54%。同样,今年1月到6月,海曙区西门望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门诊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近10%。

  与此同时,大医院的普通门诊量呈下降趋势。以宁波一院为例,2015年1月-6月,该院普通门急诊量为45.9万人次,而2016年1月-6月普通门急诊量下降至43.5万人次。同样,宁波六院今年1月-6月的门急诊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5%。

稿源 中国宁波网 编辑 江北新闻网
[ 我要投搞 | 进入论坛 | 打印该页 | 后退 | 关闭窗口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 江北区委宣传部 网络支持: 江北区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