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走进江北 >> 江北概况 | 江北名人 | 千年古县城 | 百年老外滩 | 名刹保国寺
新闻热线:87668489
稿件传真:87666163
E-mail:
newjb@vip.sina.com
newjb2003@yahoo.com.cn
首页 | 江北新闻 | 热点专题 | 宁波新闻 | 媒体看江北 | 魅力江北 | 文化旅游 | 网络政务 | 一线传真 |
您当前的位置 :江北新闻网 > 文明江北网上行 正文
保护压赛堰 我们在行动
http://jbxww.cnnb.com.cn  16-07-08 08:56 】 【打印

  全国第11个“文化遗产日”过去不久,此前我们曾走进原铁路货运北站等“历史记忆”,今天,我们又迎来一位“新嘉宾”——压赛堰遗址。它曾在历史中“叱咤风云”,也经历过现代时期的“落寞”。而今,我们必须行动起来,让作为中国大运河遗存的它,其光芒能够永远照耀下去——

  浙东运河宁波段位于中国大运河末端,是中国大运河唯一的出海口。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由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运河组成的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填补了宁波没有世界文化遗产的空白,宁波从此跻身世界文化遗产城市,拥有了厚重的世界级文化名片。

  压赛堰是离宁波主城区最近的大运河遗存。由于存在不少历史遗留问题,保护压赛堰面临不少考验。距离大运河申遗成功已经两年,这场文化遗产保护行动仍在不断地推进中。

  曾经的辉煌在岁月变迁中慢慢褪去

  压赛堰是离宁波主城区最近的大运河遗存,位于孔浦街道西管小区以南的倪家堰与姚江交汇口,距离宁波市中心不到4公里。2011年1月,压赛堰遗址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存的堰坝建筑占地面积约650平方米,自南向北由三个单体组成:南端是单孔的“郭公碶”,名字系民国二十年(1932年)重修时在碶石上刻就;中间是“船闸”,其过船坝坝体两侧仍遗有绞索亭石柱,其上有清光绪九年(1883年)重修时的题刻,其北侧有绞盘轴插孔,是以绞盘牵引过船只的遗迹;北端为重修于清道光四年(1824年)的“五眼碶”,系石砌五孔水闸。

  历史上,压赛堰作为姚江北岸通往慈城、镇海地区内河(运口)的重要关卡,是姚江与塘河间重要的水工设施,在姚江阻咸蓄淡、防洪排涝、合理使用水资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据史料记载,压赛堰始建于宋代,明嘉靖至清乾隆年间旧志载为压赛塔堰,清中后期及建国以后,因其地位重要,曾多次重修加固。直至20世纪末,内河运输由兴转衰,过驳船只日渐减少,因缺少经济来源和有效的人工维护,压赛堰逐渐走向废弃。

  最破败的时候,压赛堰整体情况惨不忍睹。五眼碶的碶眼完全堵塞,堰旁二个凉亭,一个倒塌无存,只剩四根支撑的石柱立在水边,另一个岌岌可危,风雨飘摇。破旧不堪的船闸被当成了阻水坝,旁边搭建了四五间破房子,空地上有人养着鸡鸭,杂物成堆,垃圾满地。堰体上的一小片土地,横七竖八种着蔬菜。它的历史与辉煌似乎渐渐被人遗忘了。

  但作为运河遗产,其保存相对完好,体现了宁波江海之间的水上交换系统。船只可以从江上过驳到内河,从内河过驳到江上。

  历史遗留问题致保护工作困难重重

  压赛堰虽在实用价值上逐步走向没落,但历史价值却不容忽视。由于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相关部门在推进对其的保护工作中,也遇到过不少困难。

  据悉,压赛堰原来由国营企业宁波升船机公司负责管理经营,并由员工包忠亮专门负责守堰。上世纪末,由于经营效益降低,宁波升船机公司开始改制。改制后,公司解除了同包忠亮的劳动关系,同时压赛堰所处的土地和房屋也一并收归国有。但一直生活起居在堰口边上两间管理用房中的包忠亮,当时并没有离开。

  2004年底,经宁波市国资委批复,压赛堰土地及房屋又被划转至宁波交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交投公司)。由于一直没有进行相关的规划建设,土地一直属于空闲状态,交投公司也没有安排相应人员开展腾退工作,日复一日,包忠亮在管理用房中一住又住了十几年。

  “客观上说,十几年来包忠亮的守候对遗址保护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随着政府文物保护意识的增强和文物保护规格的提高,这种保护已远远不够,甚至适得其反。”孔浦街道一负责人说,“申遗成功后,压赛堰遗址上仍有养鸡养鸭、种菜捕鱼等生活起居活动,这严重影响了文保工作的推进,压赛堰的保护工作是需要封闭进行的。”

  这位负责人还表示,已年届60的包忠亮孤身一人居住,唯一的女儿另在他处。“在这里居住,不仅会影响堰口周边的环境,而且也容易发生意外事故,有不少隐患。”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内,腾退住户包忠亮,成为推进压赛堰文保工作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更为棘手的是,压赛堰所在土地及房屋所有权的“拥有者”交投公司,作为企业其对文物保护的积极性并不高。“对于街道来说,产权还在交投公司,无法直接接管。”上述负责人补充说,即便是直接接管,街道也缺乏相应的资金来落实保护工作。

  多方协商形成保护遗址合力

  办法总比困难多。去年12月,就压赛堰遗址保护工作,区委宣传部组织召开了专题协调会。“在多方共同协商后确定,压赛堰保护工作的主要责任在交投公司,孔浦街道具有一定的属地义务。但由企业来腾退住户,在法律上并不适合,就委托街道处理具体问题,资金由交投公司解决。”孔浦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就此,压赛堰遗址后续保护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今年3月18日,经过前期的沟通协调和必要的行政审批程序后,压赛堰遗址属地孔浦街道与产权所有方交投公司签订了委托处理协议书。在争取到管理权限和资金后,属地街道主要负责推进保护工作的干事王轶芳,先后多次上门同包忠亮协商腾退事宜,最终在4月底,双方签订了清退协议,借居多年的包忠亮同意限时搬离。

  如今,堰体周边人员腾空工作已经完成。“接下来我们将进行初步的现场修复工作,实施土地平整和恢复基本绿化,并将搭建围墙和安装监控,防止进一步的人为性破坏。”该负责人表示,原本还打算雇一专员专门负责遗址的守护工作,但因为用人成本太高,资金无处落实,最后只能暂时搁置。

  此外,孔浦街道届时还将组建一支由属地社区、城管、文化部门工作人员组成的巡查小队,填补无人监控的空白,不定期进行现场巡查,以期及时发现问题并整改上报。下一阶段,孔浦街道将积极配合文保单位开展现场勘测和考古活动等。

  而据区文保所所长杨军介绍,目前压赛堰遗址考古工作计划已经上报上级主管单位。“下一步,我们将准备对遗址本体进行考古清理工作,等考古报告出来以后,我们再做一个整体的整治方案。”杨军还表示,因为压赛堰属于国家级文保单位,相应的整治方案还需要上报国家文物局。

  “堰体两旁的房子也有一定年头,有一定的历史价值。未来,我们将立足于不破坏压赛堰遗址历史原貌的基础上,聘请专业部门,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修缮,让市民能够看到以前运河是怎么运行的。”王轶芳还谈到,秉持长远发展的原则,如今正会同文保、产权等相关单位,设想在压赛堰遗址修建运河公园。

  不久的将来,古老的运河水工遗存压赛堰也将迎来新生。在美丽的姚江两岸,年轻而又现代化的宁波市水上运动训练基地与古老而又充满智慧的压赛堰遗址交相辉映。市民在此休闲的同时,也将看到古老的水工利用智慧会生生不息地延续下去。

  在王轶芳看来,大运河压赛堰遗址的保护工作能否做好,关键在于相关单位的文物保护法定职责义务的落实和社会各界对文物保护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这都是从老祖宗那里传承下来的宝贵财富,我们必须尽最大的努力去保护。”王轶芳说。

  相关链接

  中国大运河介绍

  中国大运河,始建于公元前486年,由隋唐大运河(卫河、通济河段)、京杭大运河(通惠河、北运河、南运河、会通河、中河、淮扬运河、江南运河段)、浙东运河三大部分、十段河道组成。涉及沿线8个省市、27座城市的27段河道和58个遗产点,全长2700千米,是世界上开凿时间较早、规模最大、线路最长、延续时间最久的运河,被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在《国际运河古迹名录》中列为最具影响力的水道。

  中国大运河跨越地球10多个纬度,纵贯中国最富饶的江南水乡与华北大平原,自北向南通达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自清末改漕运为海运后,大运河地位衰落。

  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其中浙东运河(又名杭甬运河),西起杭州市滨江区西兴街道,跨曹娥江,经过绍兴,东至宁波甬江入海口,全长239公里。运河最初开凿的部分为位于绍兴境内的山阴故水道,始建于春秋时期。西晋时,会稽内史贺循主持开挖西兴运河,此后与曹娥江以东运河形成西起钱塘江,东到东海的完整运河。隋炀帝在开凿京杭运河时,对它有过专门的整治,使它与京杭运河沟通更畅。南宋建都临安,浙东运河成为当时重要的航运河道。唐中叶时,多次进行河道疏通、深挖和修筑,并对两岸平原河渠作了整治,便利了灌溉和航运。元代至清代,浙东运河重要性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畅通。直至近代,在新式交通方式的冲击下,运河交通功能逐渐被取代。

  浙东运河两岸,山川秀丽,人才辈出,古迹荟萃。有七千年的河姆渡文化,闪耀着中华古文化的灿烂光芒,以王阳明、朱舜水、黄宗羲等为代表的大家蜚声中外。以天一阁为代表的藏书文化,以它山堰为代表的水利文化,以越窑为代表的青瓷文化,以保国寺为代表的建筑文化,以天童寺、阿育王寺为代表的佛教文化,交相辉映,异彩纷呈。

  在历史厚重的江北大地上,中国大运河河道主要有慈江(旧称后江)、刹子港(官山河)两段,沿线自北向南有慈江大闸、太平桥、慈浦大桥、夹田桥、小西坝等5处遗产重要节点。两段河道开凿于宋代(公元10—13世纪)浙东运河黄金时期,目前仍在防洪排涝、农田灌溉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他山之石

  陕西泾阳:用现代旅游元素激活水利“活化石”

  位于陕西泾阳县境内的郑国渠是关中地区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其首开引泾灌溉的先河,成为与都江堰、灵渠齐名的古代三大水利工程之一。整个工程自秦王政元年始,历时10余年修建成功。

  2010年以来,泾阳县政府按照“规划引领、基础先行、项目支撑、政企合作”的建设思路,打造以郑国渠首遗址、泾河大峡谷、张家山自然风景区为依托,集自然和人文于一体的综合旅游风景区。先后完成了郑国渠风景区和郑国渠首遗址保护规划等编制工作,提出了7种保护展示方式,制定了整个景区开发建设的面积、期限、总投资以及空间布局。

  2012年10月,泾阳县政府与当地文化公司达成合作重点打造游客综合服务中心、泾河峡谷山水观光廊道和泾河地质公园区、泾河峡谷观光游览区、黑沟奇峡区、文泾湖休闲度假区、后备旅游区。最终把渠首遗址的景区建设和泾河治理、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农家乐、泾河峡谷探险结合起来,将郑国渠首遗址打造成为了一个国家级水利遗址公园。

  意大利:政府直接管理保护

  数千年光辉灿烂的历史文明,给意大利留下了极为丰厚的文化遗产和不计其数的珍贵文物。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意大利拥有全世界大约60%的历史、考古及艺术资源,仅经过登记的最珍贵的文物就有300多万件,其中包括数量庞大的不可移动文物:2000处考古遗址、40000个城堡、95000座教堂和30000处古建筑等。这些年代久远的文化遗产能够保存至今,同意大利政府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密不可分。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文物,意大利政府于1975年专门设立了一个负责全国文物保护工作的最高机构——文化遗产部,遗产部下设出土文物、艺术品、古建筑、古图书等18个保护局,直接管理全国各地的重要遗址、考古区、古迹、文物和博物馆藏品等工作。

  在古城罗马、水城威尼斯和文艺复兴的发源地佛罗伦萨的街头,古罗马时代气势宏伟的建筑遗迹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雕刻等随处可见。为了保护这些古城的历史风貌不被现代化建设所破坏,政府在这些城市中划出专门的“历史中心区”,规定中心区内所有建筑物的外部结构管理权属于国家。房产开发商、居民和商店经营者,只拥有房屋的所有权和内部使用权,而不能对建筑物进行整体改造。

  对于发掘出的大规模成片古遗址,如庞贝古城等,则往往以设立遗址公园的形式加以保护,保持古迹出土时的面貌,使其成为一个集参观、休闲、教育为一体的公共场所。

  法国:尽量保持文物古迹历史风貌

  法国专门划出许多历史文化保护区,对保护区内的文物古迹进行严格保护和系统管理。“法国建筑师和规划师协会”对被列入国家遗产保护名单的建筑物的修复和改造进行严格控制,确保文物古迹维持原貌。整个巴黎旧城就像一个古建筑博物馆,城市规划布局、古建筑、街道和环境氛围都保持历史风貌,为此巴黎花了30年时间建了5座卫星城,从旧城迁出数十万人口。巴黎市中心沿塞纳河两侧10公里为世界遗产,这一区域绝不增添新建筑。

稿源 新江北 编辑 江北新闻网
[ 我要投搞 | 进入论坛 | 打印该页 | 后退 | 关闭窗口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 江北区委宣传部 网络支持: 江北区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