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走进江北 >> 江北概况 | 江北名人 | 千年古县城 | 百年老外滩 | 名刹保国寺
新闻热线:87668489
稿件传真:87666163
E-mail:
newjb@vip.sina.com
newjb2003@yahoo.com.cn
首页 | 江北新闻 | 热点专题 | 宁波新闻 | 媒体看江北 | 魅力江北 | 文化旅游 | 网络政务 | 一线传真 |
您当前的位置 :江北新闻网 > 江北群众网 > 典型案例 正文
热心文化公益的“女明星”
记甬江街道草根艺术家乌月琴
http://jbxww.cnnb.com.cn  14-08-08 09:34 】 【打印

    只上了三年学,却成了“女秀才”;没摸过摄像机,却成了“大导演”,这就是甬江草根艺术家乌月琴。十几年来,她凭着对艺术的热爱,自编自导了近百部作品,带领一群老人在宁波周边地区义务演出了500多场,成了当地人们心中的“大明星”。

  自学成才走上文艺路

  今年78岁的乌月琴,出生在甬江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家庭,虽然家境并不富裕,但父母还是让她上了三年的学堂。在提及为何会在那么困难的时期走上文艺之路时,乌月琴笑着说:“那是一个意外!”原来,在乌月琴小的时候,有一次不经意间听到了广播上播放的甬剧。“当时感觉很有意思。”乌月琴说,自己开始试着模仿,练习演唱。谁知练着练着就“走火入魔”了,她对艺术的追求被彻底激发了出来,之后她经常跑到城隍庙附近的民乐剧场去观看宁波甬剧团演出。

  14岁那年,为响应抗美援朝的号召,乌月琴编写了《送夫参军十里亭》。这个戏剧讲述了为响应国家号召,新婚不久的青年离别家乡,去朝鲜战场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故事,激发了人民群众参加抗美援朝的热情。也正是通过这部作品,乌月琴成为了一名业余文宣队员。

  之后,她热情不减,开始潜心自学越剧。有时为了学好一段唱腔,她往往要到民乐剧场去反反复复看一出戏,一遍、两遍、三遍……直到完全学会为止。就这样,凭着这种执着,她不仅将当时金玉兰、徐秋霞演的《卖草藤》、《母与子》等节目搬上了农村的舞台,还在工作之余先后学会了各种越剧唱腔、甬剧和宁波走书等各种地方小调。到后来,在农村唱出名气的乌月琴还被邀请到民乐剧场参加演出。说到这里,乌月琴显得非常自豪:“那里可是我当初最向往的舞台,当时觉得和做梦一样。”

  群众眼中的“秀才”“导演”

  1996年6月,甬江成立了中老年文宣队,退休后的乌月琴怀着对艺术的热情,积极报名参加,并被大家推荐为文艺演出队队长。在文宣队成立之初,乌月琴以唱传统戏剧为主,但随着传统戏剧越唱越多,创新的念头在她心里慢慢萌生,她的目光逐渐转向了身边的人和事。

  一次,在和街坊邻居聊天的时候,不经意聊到村里有些人因为没钱,没法娶媳妇。她当时灵光一闪:“何不以此为出发点写一部戏?”经过几天构思,她的第一部现代剧《还彩礼》出炉。让她没想到的是,节目上演以后,深受观众喜爱,演了一场又一场。不少观众表示:“故事很实在,讲的就是身边的事,这样的戏听着才有意思。”

  受到鼓舞后,乌月琴创作兴致愈发高涨,通过与乡亲聊天、看报纸、听新闻,先后编出《开心老太》、《赌毒恨》、《学习法律喜人心》等近百部作品,带领队员们在余姚、奉化、鄞州、镇海、北仑、海曙等地的街道、敬老院和广场义务演出了500多场次,多次获得市、区级文艺汇演的各种奖项,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田头女秀才”。

  除了编戏之外,作为演出队大队长的乌月琴还经常帮助其他队员学唱。在每次演出前,她总是不厌其烦地将每首曲子配好音,合好调,再分给每位表演者,如果队员练唱有困难,她就上门进行辅导。乌月琴家住在镇东,而有的队员却住在镇西,相距十多里地,但每次排练和辅导,乌月琴都会亲自赶过去。乌月琴的这份责任心,群众都看在眼里。家住河东村的王阿姨说:“她对演出太负责了,跟拍电影的导演一样。”久而久之,“大导演”的称号就在群众中传开了,只要有人提起甬江的“大导演”,人们自然就想起了乌月琴。

  作品接地气受热捧

  原甬江街道老龄委书记陈志先在谈及乌月琴时说道:“我工作四十多年,从没遇到像乌月琴这样的宣传员,她不但把文化带到了群众身边,还把党和国家的政策‘唱’到了群众心里。”对于乌月琴的作品,他也给了相当中肯的评价:“她的作品‘接地气’,讲的大多是老百姓身边的事,加上用方言演唱,更加通俗易懂,很容易被群众接受。”

  今年四月份,“五水共治”工作进行得如火如荼,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让乌月琴也想出一份力。“我只会唱戏,所以想通过戏曲的形式,号召更多的村民加入进来。”面对记者,她谦虚地说。之后,她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等途径详细了解了“五水共治”的具体内容、相关举措和落实情况。仅仅不到一周时间,一支融合了甬剧和越剧元素的表演唱《“五水共治”政府百姓齐上手》便与群众见面了。这部作品在甬江首届“百姓微舞台”上演出之后,获得了大部分群众的好评。即使在时隔多日的今天,部分村民还是记忆犹新。一位外漕村村民告诉记者:“乌月琴那首关于‘五水共治’的曲子,不仅让我明白了治水的重要性,还让我了解了政府的相关政策,真是太受用了!”

  除此之外,乌月琴还编写了其他具有政策宣传性的作品:为开展计划生育宣传,编写了现代越剧《生男生女都一样》、表演唱《计划生育要抓好》;在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时,编写了现代甬剧《月饼的风波》、《娘与娘》等作品;在2008年汶川地震后,为配合抗震救灾,编写了表演唱《抗震救灾、万众一心》;在迎接奥运会时,编写了表演唱《迎奥运、树新风》……这一大批优秀的作品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德艺双馨成榜样

  一位熟悉乌月琴的阿姨说,她和乌月琴同台演出多年,对她颇为了解,不但佩服她的“歌品”,更佩服她的人品。“乌大姐的人品如‘歌品’一样令人敬佩。”在文宣队成立之初,由于资金困难,服饰、道具不足,为了保证节目顺利开演,乌月琴经常自掏腰包,购买道具和服饰,有时甚至自己动手制作。

  后来,甬江镇老年协会和慈城镇老年协会搞联欢,乌月琴在许多节目中担任主角。但不巧的是,在演出之前,乌月琴因老伴去世做百祭奠哭坏了嗓子。为了不影响活动,乌月琴依旧带病登台,用她那满怀深情的“沙派”腔再次征服了前来看戏的老人们。

  不仅如此,乌月琴还经常把自己参演获得的奖金主动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在平常排练演出,偶尔给大家带点小惊喜,给队友做水果糕点和各种小吃。此外,作为一个儿媳,在丈夫去世10多年后,仍全心全意照顾婆婆到90多岁去世,也让她成为了文宣队其他队员学习的榜样。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阐述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无私,什么是孝道……

  在采访结束之际,乌月琴告诉记者:“现在年纪大了,眼睛花了,创作、表演有时会有点力不从心,但是只要自己还活着,这条路就会一直走下去……”

稿源 江北新闻网 编辑 施琦杰
[ 我要投搞 | 进入论坛 | 打印该页 | 后退 | 关闭窗口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 江北区委宣传部 网络支持: 江北区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