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是受信念支配的,当然也必须受社会法律法规的制约,以及社会风俗和道德伦理的约束,但真正能使行为改变的还是人的信念。
信念实际就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综合反应。人有自然属性的本能,也有社会属性需求,马斯洛需求理论的五个阶段就证明了人由自然属性到社会属性的过程。世界观是人对客观世界的看法,是对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的认识态度,世界观的形成与人在社会中的环境、教育相关,什么样的教育会产生什么样的思想,什么样的生长环境会产生什么样的人生观念,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孟母三迁,狼孩、猴孩等,就是这个道理。特别是从小的教育,对人的良好的世界观形成更为重要。人生观是对人生的原则和态度,人生观的形成与人生亲情、经历、挫折、顺等有密切的关系,不同的人生经历,会产生不同的人生态度,当然,后天通过教育和信仰也可以改变人生的观点。价值观是人的社会实践。价值观是趋决于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世界观和人生观在社会生活中的践的过程。什么样世界观和人生观就会形成什么样的价值观。世界观是唯心的、唯物的、还是辩证的,人生观是理性、感性的还是麻木的等等,都会直接影响自我价值的实现。
一个拥有高尚信念的人,心中始终想着社会,想着的人民、想着的是集体和他人的利益,他们的心中是整个世界。白求恩不远千里来到中国,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雷锋努力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还有焦裕禄、王进喜、孔繁森等。他们有伟大的信念,实现了伟大的人生,创造出高尚的人生价值。他们是时代的先锋、社会的英雄、道德的楷模,他们高尚的人生价值催化着人类文明。
一个有着庸俗信念的人,心中毫无理想,毫无追求,毫无民族意志,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碌碌无为。在政府部门表现为“懒政”,在社会各部门表现为“懒事”,在家庭中表现为“懒惰”等等。懒必庸,懒必散,散必败,我们要时常警惕,要向“庸、懒、散”宣战,决不让这样的现象蔓延和生存的空间。
信念与价值统一于人生之中,有什么样的信念就有什么样的价值。一个人活着怎样才算有意义,奥斯特洛夫斯基如是说,“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 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一个有作为的人,一个有责任的人,一个有理想的人,一定要树立崇高的信念,这样人生才会精彩,才会有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