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远亲不如近邻”,家住孔浦文汇新村的徐丽英就是这样一个被邻居们翘起大拇指称赞的人。在文汇新村里,老年人喜欢和她在一起唠家常,年轻人喜欢向她请教生活中遇到的难题。谁家有急事、难事都找她帮忙,她从来都是有求必应。大家都认为,有徐丽英这样的好人做邻居是一种福气。
当记者在社区工作人员陪同下,见到徐丽英的时候,她正急匆匆地赶着去邻居张阿姨家帮忙干活。要说徐大姐家的条件,在小区里算是不错的,不愁吃、不愁穿,可她就是闲不下来,始终想着把助人为乐当成一种乐趣,总是在别人困难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在生活中,她始终保持着一颗淳朴善良的心和积极进取、乐于助人的精神。“一个人得到别人的关爱帮助是幸福,但关爱帮助别人更是一种幸福”。徐丽英这样对记者说到。
邻居张师傅在小区内做水电维修工作,平时一家人的生活,全靠张师傅微薄的收入来维系,可不久前,张师傅老伴任阿姨得了癌症休养在家,这让本来生活就捉襟见肘的一家人,更是雪上加霜。听说张师傅家里的困难后,徐丽英赶紧买了一些营养品上门看望任阿姨。对于陌生的徐丽英上门,张师傅一家显得很吃惊,倒是徐丽英自报家门,化解了一时的尴尬。听到徐丽英因看望自己而来,张师傅的老伴感动的拉着她的手,一时说不出话来。
为了帮助任阿姨排解心中郁闷,保持良好心态,徐丽英经常去张师傅家中看望她。“疾病并不可怕,心态好了,病痛自然也会减退一点。”在徐丽英的鼓励下,任阿姨不仅心态比以前好了,与病痛做斗争也更有信心了。任阿姨感慨地说:“小徐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啊。”
“张阿姨,今天想吃什么菜啊。”如同以往一样,徐丽英照例来到邻居张阿姨的家中,问她想吃什么菜后,便上市场买两家人的菜。如今,照顾张阿姨成了徐丽英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徐丽英口中的张阿姨,是与她同住文汇小区的一位老人,夫妻俩一个82岁,一个77岁,由于儿女都不在身边,有了病痛,让上了年纪的二老是苦不堪言。当得知邻居高龄且缺乏照顾时,徐丽英心里很难过,便主动承担起了照顾老人的责任。
平日里,徐丽英会主动来到老人家里,陪着老人聊聊天,收拾收拾屋子,要是老人有个头疼脑热,徐丽英也会帮着夫妻俩配药,陪着他们上医院。今年,张阿姨因为白内障需要动手术,徐丽英便陪着老人去医院忙前忙后办手续,陪着老人动手术。手术后,徐丽英更是天天照料老人,直到她康复痊愈。老人打心眼里感激徐丽英,张阿姨逢人便说:“小徐是我的好邻居,多亏有她的帮助和照顾,不然我们两老真不知道怎么办,她真是我们的贴心人。”
如果说在困难户、老年人眼中,徐丽英是一个热心人、贴心人,那么在孩子们的眼中,徐丽英又像是一个暖心的妈妈。“徐妈妈,我这次又考了100分。”每周五下午提早放学,8岁的乐乐总喜欢先到徐丽英家,找徐丽英说说话才肯回家,而徐丽英也给小乐乐准备了许多的水果和点心,在别人的眼中,他们已经俨然成为了一对母子。
一年前,徐丽英家楼下新搬进一对母女,单身母亲小陈一人照顾着年仅8岁的孩子乐乐。由于工作比较忙,又需要经常加班,小陈平时无暇照顾孩子,时常孩子放学回家进不了门,就在小区里闲逛。一次,徐丽英买完菜又发现小乐乐背着书包在小区的石凳上坐着,便过去主动招呼小乐乐到家中做作业,看到徐丽英经常出入楼道,小乐乐也不认生,就跟着徐丽英回了家。凡是遇到小陈加班,徐丽英都会让乐乐先到自己家中,给孩子热好饭菜。时间一长,乐乐就开始改口管徐丽英叫徐妈妈。
让徐丽英印象深刻的一次,乐乐妈妈由于临时有事,在哄完孩子睡觉后,便出门办事去了,可乐乐睡到半夜发现妈妈不在身边,害怕得哭着跑去徐丽英家敲门。看到孩子哭的伤心,徐丽英赶紧把孩子迎进了门,问清楚情况后,害怕孩子回去一个人睡不安全,于是她就和丈夫为小乐乐重新搭了一张小床,哄着乐乐入睡。(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为了怕小陈回来担心,徐丽英又赶紧给她打了个电话,告诉她孩子在自己家,小陈放下了心。而那一夜,徐丽英怕孩子没睡好,整个晚上都没合眼。
徐丽英帮助邻居从不图回报。她谦虚地说,我也没做什么大事,都是邻里邻居的,又都上了年纪,互相帮助是应该的。多年来,徐阿姨始终践行“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平时自己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乐于助人。劝说邻居回家时记得关上楼道的门,防止盗窃;主动清扫楼道,维护小区形象;下雪天送菜给行动不便的老人……这一切都源于徐阿姨乐观积极的心态:“只要看见别人过的幸福,都是些有利于大家的事儿,为什么不去做呢?”
授人玫瑰,手留余香,邻里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尊重,加强沟通,是文明城市的重要体现。许多时候多一句问候、多一个微笑、多一份关心,就能让左邻右舍都成为快乐的一家人,就如同平凡的徐丽英用自己平凡的行动推动着邻里和睦、社区和谐。
本刊记者 米兰 通讯员 朱晶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