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有人说,社区是“总管”:总是管理着方方面面、大大小小的各种事务;也有人说,社区应该是“总务”,在各种大事小事的细枝末节上,总是要体现服务的精神。在新形势下,作为城市管理和服务“神经末梢”的社区,所承担的各类工作该发生怎样的转变?其主要功能又该如何更好地实现?正成为江北城市发展的一个新命题,
近年来,在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背景下,我区试点推行“一本账”为社区减负,实行“片区经理人”制度引导社工职能回归,这些措施无疑是对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一次有益尝试。
“一本账”试行北岸琴森社区60本书面账变一本电子账
制作数量
传统台帐:每年至少60本
电子台帐:1本
每到年底,社区工作者都要突击制作台账应付各类检查。试行“一本账”后,北岸琴森社区的工作人员只要坐在电脑前轻点鼠标,社区的电子台帐就按照目录分类、层层打开,清楚明晰,并且可以随时添加、修改。
“社区是个筐,啥都往里装”。北岸琴森社区工作人员顾旭瑶告诉我们,8人组成的社区居委会,承担了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社会保障、经济管理、就业、创业等10多个大类的几十项工作任务。“有多少部门工作进社区,就意味着要做多少类台帐。”小顾说。记者了解到,在每个社区办公室的橱柜里,少的有几十本帐簿,多的竟达上百本。
为了更好地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减轻社工负担,提高工作效率,推行环保理念,去年10月份,我区率先在文教街道试点推行社区“一本帐”工作新机制。据悉,社区“一本帐”系统由后台操作系统和前台浏览系统两部分组成。后台操作系统主要用于工作台帐的输入,前台浏览系统则用于对生成的各类台帐进行逐页浏览。
社工在信息化工作平台上输入具有“台账性质”的日常工作信息,服务器分门别类储存,同时可以根据各条块个性化要求,自动生成相关电子工作台帐。“每天花一刻钟录入信息,各类台账就会自动生成,这是对我们社工实实在在的减负。”北岸琴森社工小敬对简便易用的“一本账”称赞有加。
北岸琴森社区党支部书记方红珠告诉我们,纸质台帐资料不仅占地方,还耗费社区工作人员大量的时间、精力。此外,台帐制作费用也是让方红珠比较心疼的一笔开支,仅一个大类台帐的花费就近300元,一年下来,也要花费近2万元,对于经费紧张的社区来讲,实在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一本账’使曾经的‘死台帐’逐渐变成了‘活档案’,还实现了基层数据的一次收集、多方即时共享,方便了社区工作的交流、互动。”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这样表示试行的初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