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人讲“黄鱼拖拖其”,含两层意思:一指捕捞,一说烹饪。
黄鱼即黄花鱼。宁波的黄花鱼久负盛名。黄花鱼捕捞方式,一般是围网作业,即宁波人所谓的拖网。眼下黄花鱼已成为珍稀名贵海鲜品,基本形不成渔汛。以前黄花鱼在宁波可只是经济鱼类,每当东海渔汛期,水产市场遍地金灿灿的大黄鱼,价廉之极,喜欢鱼腥的人家成篮成筐搬回家,大的清蒸红烧腌渍,或晒制成鲞;小的或晒干,或做成拖黄鱼,既下酒,也作零食,甚至还有“当饭吃”的。渔民出海捕“黄花”,通常几条船配合,围着发汛的海面下网,然后一网网拖到甲板上去,满眼鳞鳞金光乱目,并伴有大黄花咕咕的叫声。清代诗人王莳蕙在《黄花鱼》一诗中,这样描述黄花鱼丰收景象:“琐碎金鳞软玉膏,冰缸满载入关舫。”形象生动之极。而今,由于受制于近数十年的野蛮捕捞,黄花渔汛早已不再,围网“拖黄鱼”的捕捞方式自然也告作古。前一阵,一位舟山渔民出海,误打误着,捕到一条2.5公斤多的黄花鱼,价竟可以买到四五万之高。
这就要说到拖黄鱼的烹饪方式了。
如果说把一条黄鱼“拖”上岸算“第一拖”,那么把它搬上桌,还要经历二拖:拖糊和拖油。所谓“黄鱼拖拖其”是也。拖糊就是挂糊。把面调成糊,打几个鸡蛋,并发上酵,待用。鱼一般采用中小个儿的小黄花,处理干净后对剖,剔骨,用盐、料酒、姜、葱等码上味。锅上油至八成热,手拎腌渍过的小黄花尾巴,在发上劲的面糊里拖拖,至两面挂上糊,然后入油锅拖至淡黄色,膨起呈琵琶状,捞起控油,稍后回锅,反复两次,至外皮焦黄酥脆,即可盛盘上桌。拖黄鱼外酥里嫩,鲜香可口,老少咸宜,既有油炸食品的香酥,又保持了黄花鱼肉细嫩鲜的特点,是宁波一道传统地方名吃,素来为广大食客所喜爱。需要说明的是:一,原料如是一二指大的小黄鱼,宁波人的做法是不剔骨,整尾挂糊拖,有同样效用,吃时稍留神就是;二,从烹饪过程看,“拖油”其实就是油炸,头遍油温要适当控得低些,利于面糊膨大成形,让鱼熟透;三,面糊中如若和入揉碎的海苔末儿,成品即成浅黛的苔条拖黄鱼,则更别具风味。
在宁波,黄鱼的吃法其实还有很多,其中最著名当属雪菜大黄鱼,只是眼下正宗野生大黄鱼已不易得,且价高吓人,问津者反倒要少些;而拖黄鱼除了要求原料新鲜,别无所求,大大小小碎杂的黄鱼皆可“拖”,且风味独特,似乎更受食客欢迎。
事实上,说起拖黄鱼吃法来历,正是源于“废物利用”:说是一个海边人家的女人,男人打回鱼,大的都处理完了,剩下些零碎琐杂的小黄鱼,扔了不舍;而身边一帮小人儿嚷嚷着向她讨要零嘴儿吃。她灵机一动,试着把那些小黄鱼治干净后掷进面缸里拖拖,又在锅里倒些油拖拖,捞起来分给小孩儿们吃。不想这一吃竟吃出了名堂。小人儿们不知这圆胖焦黄的东西为何物,但好看,且好闻,油香鱼鲜兼具,一口咬去……好了,这酥香鲜嫩的拖黄鱼儿一“咬”成名,自此不胫而走,成为渔乡宁波的一道传统海味名吃。
寒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