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江北新闻网 正文

新江北电子报(总第 942 期)

努力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
/   江北新闻网  04-19 21:30

编者按:
    今年4月22日是第43个世界地球日世界地球日,爱护地球和保护自然环境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为迎接第43个世界地球日的到来,本刊特推出专版,介绍我区近年来在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方面的有益做法,旨在唤起广大市民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把爱护地球和保护日渐稀少的自然资源作为共同的责任,走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未来。

加强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

    近年来,我区以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为主题,以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为主线,积极实施“整体优化”战略,在深入探索和发展环保新道路上迈出了显著和坚实的步伐。

□ 河道整治:打造水清岸绿景观
    在压赛村的邬隘河,透过清澈的河水,可以看见鱼儿在水里游动。附近的村民多爱到河边,呼吸新鲜空气,锻炼运动身体。但在一年多前,这还是一条河面充斥着垃圾,村民掩鼻而过的臭水河。
    地处城乡接合部的邬隘河,以前周边配套不全,没有铺设市政污水干管,所有生活污水全部排入河道,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日常生活。2010年,我区对邬隘河进行了整治。通过清淤与截污、治污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对现状河道进行淤泥清理,另一方面在现状合流管终端设置截污井24座,在`河岸两侧,顺着河坎铺设纵向污水管道,污水经收集后,由生活污水一体化净化装置处理后就近排入河道。
    “现在邬隘河又变回了记忆中的模样。”河道的变化让居民们十分满意。村民李大妈说,现在河水变清了,环境变美了,他们一有空都会来这里走走聊聊。
    流动碧水,滋润江北新容颜。近年来,我区以生态治理为重点,主要围绕“水清、河畅”目标为宗旨,通过清淤和截污两大手段对全区河道进行整治工作。去年,我区开展千里清水河道工程,共完成河道疏浚长度19.9公里,河道砌石完成长度2.7公里;其中投入 5263万元,对杨家漕、杨家河、庄西河、庄东河、路林漕、路林河等11条内河实施以河道疏浚、河坎建设、河岸景观绿化、排污口截污处理和河道净化处理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整治。同时。我区还将引入新的生态治理手段,利用微生物投放、水生植物栽培、水生动物培育等生物生态技术净化河道水体,探索河道生态治理的新途径,建设一批符合我区地域特色的生态景观河道。

□ 清洁空气: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在宁波天宇水产进出口公司锅炉房,原先使用的两台4蒸吨锅炉已停用。“这两台锅炉以前每天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对空气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我们,去年4月底,他们完成了锅炉的拆除工作,“虽然停用两台锅炉会给企业的生产带来一定影响,更换设备会增加企业的经济负担,但这样可以为市民营造更好的大气环境,我们还是愿意支持禁燃工作。”该负责人如是表示。
    据了解,去年一年,我区淘汰53家企业的64台燃煤锅炉,超额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年度淘汰任务,成为淘汰燃煤锅炉最多的区域。
    “我区使用燃煤锅炉的企业数量多,分布又较分散,是我市禁燃区建设难度最大的区域。”环保江北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去年4月以来,为完成50台燃煤锅炉的年度淘汰任务,我区制定了禁燃区建设实施方案,还自我加压,将禁燃区范围扩大至慈城镇。
    为扎实推进禁燃区建设工作,区环保、质检、街道、燃气公司等多次上门服务,为企业提供供热节能和清洁生产的技术指导,并按照“一台一策”要求,帮助企业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通过彻底关停、调整产品结构等方式,克服各种困难,千方百计予以推进。目前,我区已有21台燃煤锅炉改用燃油、燃气以及空气能,兴甬渔具厂等11家企业实现了升级转型,切实解决了一批煤烟型和非煤烟型环境污染问题。
    据介绍,去年我区超额完成燃煤锅炉淘汰任务后,329国道-北外环-机场路延伸段40多平方公里的围合区域已成为禁燃区。据初步核算,全区因此每年可减少煤耗3.3万吨,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330吨、氮氧化物排放量240吨、烟尘排放量115吨。
    随着城市开发建设的推进,建筑工地扬尘也对大气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此,我区环保、建设、城管等部门,联合对辖区内的76个建筑工程施工工地进行了检查,并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出入口、作业区、生活区,主干道采用砼硬化,建筑工程施工脚手架外侧使用密目式安全网进行封闭。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部分施工现场防尘措施不到位等现象,下一步,区有关部门将加强管理,对易产生尘埃的物料装卸堆放,采取遮盖、封闭、洒水等扬尘控制措施;在一些房屋建筑拆迁施工工地,将采取硬质封闭围挡、边拆边洒水、简易绿化等抑减扬尘的措施。
    此外,去年以来,我区还开展了家具行业喷漆废气整治、区内民营加油站、储油库的油气回收等综合治理工作。

□ 绿色殡葬:遏制“青山白化”现象
    “树葬好,我也要为自己预定身后的安葬树木。”近日,慈城镇年逾六旬的王大伯在慈城黄夹岙公墓见到一个树葬区后这样表示。
    笔者看到,黄夹岙公墓树葬区树前竖有一块小小的大理石碑,上面铭刻着死者的名字。“我市第一个专门的树葬区就建在我们公墓内。”黄夹岙公墓经营者介绍说,该公墓树葬的费用只需两三千元,要比传统墓葬低很多。
    近年来,我区着力抓好环保、生态和节约土地三个环节,加快推进生态墓地建设,殡葬改革奏响了一支“绿色进行曲”。目前,全区“三沿五区”无坟化基本实现,葬法改革全面推进,绿色殡葬取得显著成效。少占或不占土(林)地的生态葬法,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市民的身后选择。截至目前,我区已建造生态坟墓3000余穴,已入葬2200余穴。生态墓地覆盖行政村100%,绿化率90%以上。
    生态墓地的建设有效地遏制了“青山白化”现象。自2007年起在全区开展墓葬专项整治活动以来,已累计迁移坟墓3000余穴,迁移后对墓地进行了平毁复绿,平毁复绿率100%;绿化治理公墓11个、面积近500亩,平毁覆绿林地近100亩,种植树木18万棵。

珍惜资源绿色发展


    如何既保护好稀有的土地资源,又保障好经济社会的发展是我区积极破解的难题。近年来,面对日益尖锐的土地供需矛盾,我区坚持积极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农田划定——“保绿”
    为更好地保护与建设基本农田,为科学发展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奠定基础,我区于去年10月正式启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划区定界工作。按照“依法依规,规范调整;确保数量,提升质量;稳定布局,明确条件”的原则,今年3月26日我区基本农田划区定界工作已通过市级初验。
    基本农田划定是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重要措施,是确保耕地数量、提升耕地质量的有效途径,是新形势下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的迫切需要。本次划定的基本农田分别位于庄桥街道、洪塘街道和慈城镇,划定工作以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基础,以上一轮土地利用规划基本农田划区定界成果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上图成果为校核,编制划定方案,将基本农田图斑逐块落实到地块,逐片(块)登记边界、地类、面积、质量等级等信息及片(块)编号。
    通过基本农田划区定界工作,全区范围内设置了基本农田保护界桩524个,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牌77个,制作、发放基本农田保护卡16600份。同时,为促使基本农田保护责任社会化,区与街道(镇)、街道(镇)与村签订了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形成了区、街道(镇)、村三级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体系。
耕地开垦——“造绿”
    近年来,耕地占补平衡工作难度越来越大,加大内部挖潜,成为保障全区重点项目建设的另一种途径。
    自2009年我区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开发造地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后,我区共立项7个耕地开垦项目,预计开发垦造耕地535亩,新增耕地298亩,其中5个项目已分两批通过验收入库。入库的5个项目分别为慈城镇五星村、五联村、八字村、五湖村和虹星村,其中第一份去年通过验收的慈城镇五星村乌龙湾项目、五联村上山门项目以及八字村郭塘岙项目,总投资额为428万元,开垦总面积达95.4375亩。
    今年以来,为进一步加大区内开发造地力度,我区采取两手抓的方式,一方面抓紧续建项目的验收工作,慈城镇五湖村、虹星村对总计面积138亩的两个耕地开垦项目于4月初实现验收入库。另一方面,今年年初我区开展全区耕地后备资源清查,争取成熟一批立项一批。经过清查,全区共有可垦造耕地资源3672.68亩,其中达成造地初步意向的有1642.7亩,这将强化我区的土地要素保障,并有效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矿山建设——“复绿”
    我区富家岭矿区位于宁波三江口302°方向、直距18.8km,慈城镇248°方向、直距6.1km处,行政隶属慈城镇黄山村和龚冯村,该处矿山已有20多年的开采历史。2006年,富家岭采石场通过竞拍取得了该处矿山的采矿权和遗留辅助设施的所有权,并于2007年2月申领了《采矿许可证》后进行开采。去年5月,富家岭采石场着手进行省级绿色矿山创建。
    省级绿色矿山创建是一个长远,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的工作。通过创建绿色矿山,富家岭采石场将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三赢”。生态效益上,绿色矿山创建将提高矿区植被覆盖率,保护和改善矿区生态环境;社会效益上,矿区土地整治后,不仅增加了土地再生使用价值,更有效保障了矿山安全生产;经济效益上,通过绿色矿山创建,吨耗经济效益增加了1.5元,以年产200万元吨矿石计,矿产成品率为95%,就可增加净利润285万元。
    目前,富家岭采石场已完成绿化种植、路面浇灌、道路硬化及标准化告示牌等安装工作。根据方案,富家岭采石场将于今年6月底前达到省级验收标准。
用地改造——“增绿”
    去年,宁波东盾工贸有限公司正在办理老厂房改造事宜,将原厂房改造成为一家标准化的二手车交易市场,项目改造建筑面积逾1万平方米。该企业是我区向工业低产地发出“增效令”后众多动起来企业中的一家。
    在以“亩产论英雄,以集约促转型”的用地理念指导下,我区启动了“工业低产地改造倍增工程”,向全区两千余亩工业低产地发出“增效令”,对符合相关要求的低效闲置资源实施退二进三。庄桥街道的新思达机械钢管制造有限公司已经改造为“奇E国少儿职业体验馆”和艺国美术馆、艺国专修学校,已经营业。利用旧厂房改造的甬江街道的134创意谷项目,已经成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去年单位税收产出达到7.2元/平方/天,产出水平直逼高品质商务楼宇,真正成为了高产地。
    去年,我区以 “工业低产地改造倍增工程”为依托,盘活低效闲置资源近20万平方米,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亩均税收10.4万元,同比增长26%。除了技术改造、“退二进三”、引进优质项目等方式外,我区力求使土地供应的方向立足于优先保障国家和省市区重点项目及符合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科技含量高等项目的用地需求,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我区土地产出。

张爱凤:低碳让我家尽享田园之美


    我是一名退休教师,我家所住亲亲家园小区的一大特色是,一楼住户都有一个花园和地下室。自从住进来以后,我们家就利用这得天独厚的条件,创建绿色家庭,过起了低碳生活。
    几年前,我们购房搬到了这里,一家人就开始自己动手改造环境。首先,我们重新铺设了门口的花园,平整草地,用零星的鹅卵石铺设走道,最大程度保持了草地的完整性。然后在靠墙跟位置种上了爬山虎,其它地方则种植了月季、菊花、铁树、桂花等花木,四周还栽植了茶花、杜鹃等混杂的花墙。
    接下来,我们在地下室上方搭建架子,种上丝瓜、葡萄,形成了立体式绿化圈。平时,我有空还到临近的村庄,找些农民丢弃的烂菜叶、锯末等背回来撒一些在地里,使花草、瓜果长得更加喜人。
    现在,我们家不但四季见绿,半年有瓜果,而且居住环境十分优美,俨然是一个天然氧吧。郁郁葱葱的花苗绿木还引来了喜鹊、麻雀等鸟类,休闲时在地上放把躺椅,躺在上边品茶、看书报、听鸟鸣,惬意得很。
    有了花园和草地,就给我们室内夏季降温增加了第二道屏障,使我们家冬暖夏不热。两年来,在别人家为冬季寒冷、夏季酷热发愁时,我们却过得很舒心。我家尽管装有空调但基本上可以不用,平时打开窗户通通风,自然的感觉真好。
    现在,家人锻炼身体不用去健身房,花园里就是绝佳的锻炼场所。低碳,让我家尽享田园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