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江北新闻网 正文

新江北电子报(总第 935 期)

生活因拆迁而改变
——讲述三户拆迁家庭的幸福故事
/   江北新闻网  03-30 08:36

    本刊记者 金璐琦 通讯员 魏柳燕 江增辉


    “拆迁前一家几口挤在老小区的小房子里,下雨天怕漏、倒污水怕堵、上厕所怕等,是地块拆迁让我们全家开始了新的生活。”日前,白沙街道大庆新村拆迁户包雅女在拆迁办办完手续,拿到新房钥匙的她激动不已。
    白沙地处我区老城区,辖区内非成套房众多,城市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从2005年开始,该街道启动了大规模的拆迁改造。为了能让动迁户拆得舒心、迁得顺心,该街道在紧抓拆迁项目进度的同时,不断加强拆迁服务、民生服务、生活服务,通过近几年时间的努力,让数千余户家庭搬离了老小区,住进了敞亮的新房,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提升城市面貌和改善群众生活是我们抓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白沙街道拆迁办有关负责人说。近日,记者跟随拆迁工作人员回访三户拆迁家庭,记录他们拆迁后经历的生活变化和品质提升。
旧房困扰一扫而光
    连日的阴雨天,让不少住老城区的居民为房子渗水问题操心,而家住洪塘街道宁沁家园的龚俪琼却不再为此烦恼。因为拆迁,她住进了崭新的安置小区,基础设施的改善让她没有了过去的困扰。
    “以前我们一家三口挤在50平方米的房子里。”对拆迁前的生活,龚俪琼记忆犹新。她告诉记者,由于房子年长失修,一到雨天就会渗水;房间里经常有大片水渍,家具、衣物都得想办法防潮。“经常是修了漏、漏了修,时间一长,都没心情再去修了。”龚俪琼说,由于大庆新村是低洼地,每年汛期,许多居民进出家门都要趟一次水,给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大不便。
    2010年,大庆新村一期非成套房改造项目启动,龚俪琼一家住的房子面临拆迁。根据政策,龚阿姨家分到了同小区的两套成套房,不仅老房子的困扰一扫而光,女儿的婚房也有了着落。为能尽早搬迁,龚阿姨很快签订了拆迁协议。
    “对于现在的生活,我很满足。”龚俪琼表示,尽管离市中心远了,但是这里的生活依然便捷,想要购物,超市就在家门口;需要看病,市第九医院近在咫尺;众多公交线路四通八达。“每天吃完饭,我就到小区走走,闷了还可以去女儿家串串门。”在龚俪琼看来,拆迁后的住所变了,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特殊群体贴心照顾
    上个月,王丽芬夫妇又邀请白沙街道拆迁干部张科去她们新家做客。在拆迁中,街道拆迁办周到的服务使他们之间结下了深厚的交情。
    王丽芬和老伴都是盲人,两人年迈七旬,原先住在大庆新村。老社区众多设施的缺失,让这对盲人夫妇的生活过得很烦心。大庆新村房子间距近,路面窄,又缺乏物业管理,老人们平常上下楼、夜间上厕所都很麻烦。用王丽芬的话说,每次出行都是一次“冒险”,夫妻俩生怕一不小心就绊着磕着。
    大庆新村改造开始后,王丽芬夫妇还曾一度担心新环境住不习惯。拆迁工作人员一次次上门服务,一次次利弊分析,让夫妇俩最终决定在拆迁协议书上签字。拆迁后,王丽芬夫妇分到了一套东首96平方米的高层住房。考虑到夫妇俩的实际困难,拆迁办工作人员在搬迁过程中提供了全程的服务,办手续、组织搬家、安顿老人一次到位。搬进新家后,拆迁办工人员又主动联系物业,帮助他们争取到了8折的物业费优惠。
    搬迁后的生活改善大大超出王丽芬夫妇的想象。“楼层虽高,但配有电梯,我们便利不少。”王丽芬表示,小区里是宽大笔直的道路,定时有物业打扫管理,再也不会有各种各样的障碍物,出行再也不像原来那么困难。如今,夫妻俩没事时爱坐在自家阳台晒晒太阳。
    “我们的拆迁要感谢党和政府,谢谢他们一直惦记着我们这些弱势群体。”如今,小区里齐整的绿化和完善的配套设施,让以前不常出门的夫妻俩也会经常散散步,或者到小区活动场所与人拉拉家常。
原有帮扶不断延续
    近日,社区工作人员帮失业人员杨伟德找了一份工作,走上新的工作岗位,老杨非常满意,他高兴地对社区工作人员说:“这个岗位很适合我,老板也很客气,真是太谢谢你们了,我都离开社区了,你们对我的事还这么在意。”
    原住大庆新村12幢的杨伟德长期失业在家。老杨曾是一名老驾驶员,但因为年龄的问题,被许多单位拒之门外,也因此找过社区工作人员。去年,杨伟德所住的老房子面临拆迁,拆迁协议签订后老杨分到了洪塘的现房,简单装修后就入住了。人离开大庆社区了,老杨对社区帮他找到工作并没抱希望,但社区并没把这件事忘记,有了新的职业信息,都随时为老杨留心。今年3月,社区工作人员小王又发现了一条不错的就业信息,她马上与有关公司联系,并通过积极沟通,使该公司在年龄上放宽条件,让杨伟德成功再就业。
    街道拆迁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像杨伟德这样的拆迁失业人员,原拆迁社区工作人员每季度都会通过电话走访的形式了解动态,及时掌握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再就业帮扶服务,使他们第一时间得到最新的岗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