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梦都没想到,这辈子居然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看着眼前的新小区,柏树桥村的原住民苏惠康一脸欢笑。
不过,五年前的柏树桥自然村是个典型的城中村,原有村民约110户,村民住宅多为上世纪80年代前后建筑低矮破旧,基础条件差,流动人口多,消防安全隐患大,成为城市建设的一个“疮疤”。
改变发生在2007年。那年10月,柏树桥“城中村”正式启动改造拆迁,短短的半年时间,就完成了100多户的拆迁工作。新建的柏树桥安置房建设总建筑面积6万多平方米,共有8幢高楼构成。安置房小区内设有卫生服务站,居家养老社区服务站等相关配套设施。
像柏树桥一样,在江北,农居混杂现象较为突出,如何改善这部分人群的居住条件?江北给出的答案是:在大力开展城镇居民住房保障的同时,积极开展城中村改造。
目前,我区已启动改造项目5个,涉及8个村,1个姚渔四场。累计完成住宅拆迁3156户,非住宅170余家,合计拆迁面积130万平方米,共投入改造资金逾65亿元。
其中永红柏树桥安置房已建成交付;已在建安置房项目4个,包括永红2#3#安置房、湾头安置房、朱家一期二期安置房和包家安置房,总占地35.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9.3万平方米,设计住宅6936套;今年即将开工建设的朱家三期安置房项目,占地3.4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75万平方米,设计住宅568套。
今后,随着“两江北岸”的开发建设,我区将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在“十二五”期间争取启动1至2个村(孔浦、压赛)改造,力争完成已改造村的在建安置房项目,让村民早日搬进环境优美、配套完善、社区文化服务齐备的现代化文明社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