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日报
宁波晚报
东南商报
宁波侨讯
中国宁波网
 
您当前的位置 :江北新闻网 正文

江北电子报(第 895 期)

在江畔筑滩
http://jbxww.cnnb.com.cn/   江北新闻网  12-26 15:35
    行政区划的变迁对于重述一个地方的文明史,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江北本身是一个非常自然的地域概念:姚江、甬江之北。这块土地,历史悠久,贤达辈出,文化璨灿,但是“江北”这样一个命名是非常新近的事情。1949年宁波市从鄞州析出,1951年江北作为一个行政区设立,1956年废,1978年夏复置。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江北是古老土地上一个崭新的构造。而这样的构造,正源于江北文明的第三次变迁。
    江北第三个时代到来有些屈辱,是清政府与英国签定的不平等《南京条约》的产物。英国人看中了宁波优越的地理位置与悠久的经商历史,选为五口通商口岸。1844年元旦这天开始,在江北岸出现了一群红头发、蓝眼睛的洋人,他们建立据点,控制海口,垄断航运,推行洋化。现在的“江北”名称正是来源于此时,“江北岸”是最原初的称呼。一个城市的新脚步在蹒跚中、跌跌撞撞中迈出。也许在现在看起来,坏事也可能孕育着新的变革,英国人、法国人、美国人圈定的侨居区域,带来了洋轮、洋行、洋商、洋教、西洋建筑等等新鲜的东西,街道改称为马路,私塾书院变成了学校,三轮车变成了汽车,这些带着海洋文明气息的东西,刻着“先进”“科学”的名字,剧烈撞击着传统的大陆文明框架,成为整个宁波看世界的最好教材。
    但是一直以来,似乎有这样一个错误观念:英国人创造了新江北。实际上,开创新江北的是江北人自己。1844年开埠的宁波港,与20年后开辟的上海滩不同,宁波没有租界,宁波外滩的主权没有一天是外国人的;第二,外国人在宁波的时间极其短暂,在太平天国起义到达宁波的时候,即开埠后三十年左右全部撤到了上海;第三,在外滩历史上有意义的实业大多是江北人,或者说是宁波人自己创造的。据查宁波外滩的54处文物建筑中至少有31处与宁波商帮有关,而实际上宁波帮的遗迹远远不止这一些。
    应该说江北岸是中国最早的中西文化碰撞的“滩文化”。老外滩扬善路1号是一幢西式巴洛克宫廷建筑风格又夹杂着细腻的传统中国工艺的三层楼房,叫严氏山庄。现在已被星巴克咖啡、半岛饭店与一家酒巴分割,所以你可以非常轻松的进入这幢宁波最早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房子,坐在二楼的窗口看甬江潮起潮落。这幢房子的原主人名叫严信厚(1828-1906),一个土生土长的江北庄桥费市人,他跌宕的一生正好是江北第三个城市文明的缩影,甚至也是整个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坚忍前行的写照。他早年在宁波鼓楼前的恒兴钱肆学业,据说因为食量巨大,一顿能吃掉两升米,被店主找借口辞退。1845年,经同乡介绍到上海小东门宝成银楼任职,后来在“红顶商人”胡雪岩的推荐下成为李鸿章幕僚,由此成为近代洋务派的重要人物。1886年创办中国最早的民族企业宁波通久源机器轧花厂,旧址在江北的湾头;这也是中国第一家近代机械化工厂,到1891年该厂的年生产能力已达皮棉3万担, 1894年在原厂附近又开设宁波通久源纺纱织布局,使轧棉、纺纱、织布连而为一。1889年在慈城创办浙江第一家火柴厂慈溪火柴厂;1896年,在宁波创办通久源泉面粉厂、通利源榨油厂。而严信厚对这一时代的贡献远远不止这一些,1897年在上海参与发起创办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并任总董;参与创办四明银行和中国第一家保险公司华兴保险公司,成为中国近代金融业的开创者;1902年,在上海联络各业巨商,创立上海商业会议公所,并任总理,成为中国近代商会组织的开创者;并在上海、天津等重要商埠广开公司。也就是说严信厚不仅是近代“宁波帮”的开山鼻祖,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化的积极推进者。
    于是江北的历史可以这样解读,开埠前江北是浙东手工棉纺织业的中心,“机杼之声,毗户相闻”,每逢市集,街市上都是背着腰机、棋盘等土布的人大声叫卖;通商后价廉物美的洋布、洋纱充斥宁波市场(大概一斤洋纱等于一斤棉花的价值),传统手纺业受到沉重的打击,机户纷纷破产,“巡行百里,不闻机声”。而严信厚的通久源轧花厂,改变了江北的屈辱。严信厚把湾头下江一个原来手工轧棉花的工场改建为机器轧花厂,然后进口400台日本新式大踏板轧花机,将慈溪、余姚等产棉区收购的大批籽棉,轧成布棉,出口到国外。实业救亡,引进西方的工业元素的过程中,民化大开。据载,当时一些无知的绅士和保守的百姓担心修建厂房、使用蒸气机会破坏风水,都起来反对;为说服民众,严信厚让他们选了五名代表,乘轮船到上海,参观了外国人的一些工厂,这才打消他们的顾虑。
    严信厚对宁波新文明的设计远远不止这一些,他本身还是一个传统的儒家学者。他得父亲严恒书画真传,撰有《小长芦馆集帖》12卷。坊间流传严信厚为胡雪岩赏识,正是源于他画的芦雁,慧眼独具的胡雪岩认为他有“非市伶比也”的风雅品格,于是把他推荐给李鸿章。有这样人文素养、又处于洋务运动核心圈的人物,重视引入西方教育、开化乡土就显得非常自然了。1897年,严信厚与宁波知府程云俶等商议,决定设立中西式的储才学堂,这个学校以“革新图强,储备人才”为办学宗旨,注重学习西方科技知识,开设了格致(理化)、数学、译学(外语)等课程。校长(当时称监堂)为慈城名儒杨敏曾。在第一批学生中,就有后来成为中国近代物理学先驱的北京大学物理系首任系主任何育杰教授,曾任《天铎报》主笔和北大教授的洪佛矢,北大教授叶叔眉,南社诗人费公直,民国时期曾任财政总长的李思浩等人。储才学堂即今宁波中学的前身。